近日,农业农村部推介发布2025年农业主导品种主推技术,共遴选主导品种133个、主推技术143项,江苏省农业科学院“淮麦33”(小麦)、“南粳5718”(水稻)、“南粳9108”(水稻)、“苏绿7号”(绿豆)4个品种入选全国主导品种;主持的“玉米食用豆带状复合种植高效栽培技术”等5项技术入选全国主推技术。

此次多项成果入选主导品种主推技术,是江苏省农业科学院聚焦核心攻关、服务产业需求的标志性进展,体现了我院在保障粮食安全、推动绿色发展和促进提质增效中的积极作为。未来,江苏省农业科院将持续强化高水平农业科技创新,紧紧结合省委省政府部署和江苏产业实际,围绕生物育种、智慧农业、绿色低碳、营养健康四大方向,加快培育突破性品种,研发新型适用技术,为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和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提供坚实支撑。

主导品种阵列:

1淮麦33

淮麦33是江苏省农业科院淮阴所育成的高产稳产广适小麦品种,2013年通过江苏省审定,2024年通过河北省审定。2020年高产攻关亩产827.5公斤创江苏省高产纪录,2022—2024年连续三年被农业农村部列为主导品种,多次被列为江苏省主推品种,适宜在黄淮南片麦区及河北省中南部冬麦区种植。自审定以来,累计推广面积3000余万亩。

2南粳5718

南粳5718是江苏省农业科院粮作所育成的优良食味水稻品种,2019年通过江苏省审定,2021年扩区审定和安徽省引种备案。2021年被农业农村部认定为超级稻品种。年推广种植面积170多万亩,推广应用前景广阔。


3****南粳9108

南粳9108是江苏省农业科院粮作所育成的优良食味水稻品种,2013年通过江苏省审定,具有食味佳、香味浓郁、丰产性好等特点。入选农业农村部超级稻品种、农业农村部粮油生产主导品种,年推广种植面积超过500万亩,是全国年推广面积前三的常规稻品种。


4****苏绿7号

苏绿7号是江苏省农业科院经作所育成的优质绿豆新品种,具有抗豆象、抗叶斑病、一次性成熟、直立抗倒、大粒高产、色泽明亮,品质好等特点。2015年通过江苏省审定,2025年入选农业农村部主导品种,并连续多年被列为国家食用豆产业技术体系和江苏省特粮特经产业技术体系主导品种。平均产量165.12公斤/亩,高产潜力可达230.46公斤/亩。适宜在全国绿豆主产区推广种植,尤其适合规模化、机械化生产需求。

主推技术阵列:

1玉米食用豆带状复合种植高效栽培技术

玉米食用豆带状复合种植高效栽培技术是江苏省农业科院经作所主持的一项核心技术。该技术针对我国植物蛋白供给不足问题,通过玉米食用豆带状复合种植技术,在不影响水稻、玉米等主要粮油作物生产的情况下,扩大植物蛋白产能,多渠道拓展优质蛋白来源。

技术要点:1.优选良种(玉米:选用株型紧凑、熟期适中、耐密抗倒、适宜机收的稳产高产品种;绿豆选用耐荫、耐密、抗倒、早熟、抗病和宜机收的品种);2.扩间增光;3.缩株增密(玉米密度应与当地同品种净作玉米密度相当,一行玉米的株数相当于净作玉米2行的株数;绿豆密度达到当地同品种净作密度的70%以上);4.适期播种;5.绿色防控、精简施肥、安全高效除草;6.适时机收。该技术在江苏、河南、安徽、河北等地进行了多年示范、推广,综合经济效益提高200元/亩以上。相关成果先后获省科学技术奖一等奖、二等奖等;连续多年在全国食用豆主产区开展示范应用。

2稻茬麦田杂草绿色防控技术

稻茬麦田杂草绿色防控技术是江苏省农业科院植保所主持的一项核心技术。该技术针对稻茬麦田杂草密度大、出苗期长、抗性复杂、危害重等问题,根据稻茬小麦绿色高产优质栽培要求、杂草田间发生节律和除草剂特性,以小麦播后早期土壤封闭或封杀兼顾化除为核心,结合农业措施促苗抑草和早春视草情补治,构建了稻茬麦田草害绿色防控技术体系,在江苏、安徽等地进行了大面积推广应用。该技术较常规“一封一杀一补”控草技术可减少1~2次化除,实现杂草综合防效达95%以上,除草剂减量35%以上,每亩节约成本30~60元、增产40公斤以上。



3设施西瓜甜瓜双减提质增效生产技术

设施西瓜甜瓜双减提质增效生产技术是我院蔬菜所主持的一项核心技术。该技术以健康嫁接育苗生产、精准水肥调优滴灌、连作障碍生态防控等技术为核心,集成设施机械化耕作、病虫害绿色防治、产品质量管控等配套技术的系统解决方案。针对长江流域及黄淮海地区设施西瓜甜瓜产品品质参差不齐、配套轻简化栽培技术缺乏等问题,集成示范推广设施西瓜甜瓜双减提质增效生产技术体系,亩均节本约350元,每亩新增纯收益约1500元,化学农药和肥料用量分别降低24.32%和22.86%,标准商品瓜占比达95%以上。该技术已在长江流域及黄淮海地区应用推广。


4南方农区肉羊全舍饲集约化生产技术

南方农区肉羊全舍饲集约化生产技术是江苏省农业科院畜牧所主持的一项核心技术。该技术针对南方农区饲养方式落后、效率低、成本高、饲草料短缺等问题,围绕降本提质增效,布局实用集约化技术方案。核心技术包括高效繁育技术,通过早期断奶和专用开口料,实现母羊三年五产,羔羊成活率提高10个以上百分点;分阶段发酵及颗粒化全混日粮技术,利用秸秆等资源降本18%,育肥周期缩短30天;配套设施工程实现智能化管理;秸秆微贮技术缓解饲草短缺;生物安全防控减少疫病发生。该技术适用于我国华中、华东及华南等非粮饲料资源较为丰富的农区。

5家禽养殖抗菌药减量使用关键技术

家禽养殖抗菌药减量使用关键技术是江苏省农业科院质量安全所主持的一项核心技术。该技术针对家禽养殖“生物安全体系不完善造成细菌疾病防不住”、“致病性病原不清造成盲目用药治不准”、“替抗产品良莠不齐导致替抗替不了”三大问题,通过在全省建立养殖场致病菌长期定点监测平台、解析致病菌传播途径及耐药机制基础上,建立了完善的生物安全体系,研发了养殖场病原菌高通量快速诊断技术实现精准用药,筛选研发出高效替抗产品和肠道保健等关键核心技术,配套家禽养殖环境智能化管控及预警技术与HACCP管理程序,实现规模化家禽养殖抗菌药减量使用70%以上。依托该技术建立产学研用联合技术推广体系在江苏推广示范超2亿羽,获专利与新兽药证书23件。相关成果入选2020年中国农业十大进展、2024和2025年省农业主推技术、省农业重大技术推广计划,获省奖和学会奖5项,示范县获评“2023年全国兽用抗菌药使用减量化行动效果突出县市”,经济和社会效益显著。

家禽养殖环境及病原智能化监测系统示意图

上述**主推技术阵列中,****玉米食用豆带状复合种植高效栽培技术、****设施西瓜甜瓜双减提质增效生产技术、**南方农区肉羊全舍饲集约化生产技术、南方农区肉羊全舍饲集约化生产技术等三项技术主要在六合基地开展

来源: 江苏省农业科学院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