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统计,中国每年约55万人发生心脏骤停,90%的悲剧发生在医院外。AED(自动体外除颤器)被称为"救命神器",但很多人因认知误区不敢使用。

一、关于AED的5大认知误区

误区1:"我没培训过,不敢用AED"

✅ 真相:

- AED设计为 "傻瓜式"操作,开机后会有语音 动画指引

- 法律保障:《民法典》第184条明确:施救者不承担民事责任

❌ 危险:

等待专业人员到场再使用,患者存活率 每分钟下降7-10%!

误区2:"患者还有喘息,不需要AED"

✅ 判断标准:

1. 无反应(拍肩呼叫无应答)

2. 无正常呼吸**(仅有濒死喘息也属心脏骤停!)

⚠️ 注意:

- 不要纠结脉搏判断(非专业人员准确率仅50%)

- 出现"点头样呼吸"(濒死喘息)立即使用AED

误区3:"除颤会伤害患者"

✅ 事实:

- AED会自动分析心律,仅对可除颤心律(室颤/室速)放电

- 对正常心律患者不会误放电。 💡 数据:

早期除颤(<3分钟)可使存活率提升至50-70%

误区4:"贴片位置必须100%准确"

✅ 正确贴法:

- 右片:患者右锁骨下方

- 左片:左乳头外侧(避开植入式设备)

❌ 不必纠结:

AED电极片包装上均有图示,**贴歪了也能工作**(优先"快"而非"完美")

误区5:"一次除颤没反应就不用再试"

✅ 标准流程:

1. AED提示除颤后 立即继续CPR(胸外按压)

2. 每2分钟AED会重新分析心律,决定是否再次除颤

⚠️ 关键:

- 持续CPR直到专业人员接手

- 部分患者需多次除颤才能恢复心律

二、AED操作四步口诀

1. 开:按下电源键(部分机型开盖即启动)

2. 贴:按图示粘贴电极片(裸露胸部,擦干汗水)

3. 等:等待AED分析心律(不触碰患者)

4. 电:按语音提示放电(或继续CPR)

三、特殊场景处理

1. 患者有胸毛

➤ 快速剃除(AED包内常备剃刀)

➤ 或用备用电极片粘除毛发

2. 患者佩戴起搏器

➤ 电极片避开植入设备(通常距其2.5cm以上)

3. 水中/雨中急救

➤ 移离水源后擦干胸部再使用

四、AED地图:这些地方常备

- 地铁站/机场

- 大型商场/体育馆

- 社区健康服务中心

案例警示

2023年北京马拉松比赛中,一名跑者心脏骤停,现场志愿者3分钟内使用AED成功施救。而另一商场案例中,因无人敢取用5米外的AED,患者最终死亡。

"AED不是专业设备,是给普通人用的!犹豫的每一秒都在消耗生命。"

来源: 山西白求恩医院重症医学科 陈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