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阵子天气持续高温,

不少网友发现这样一个现象:

家里、院子里,

甚至公园里少了很多“嗡嗡”声,

感觉今年蚊子变少啦~

大家纷纷猜测其中的原因:

是不是南方的蚊子为了避暑,

集体迁徙到北方了?

或者是连续的高温天气,

蚊子都被热死啦?

据武汉市园林科研院高级工程师董立坤介绍,蚊子寿命很短,如果在没有“喝饱”,未吸食到血液的情况下,仅仅一周时间蚊子就会死亡。即使是“喝饱了”,蚊子也仅仅只能存活2到3个月,根本不能支持它们进行长途迁徙。另外,蚊子不可能自行迁徙

01****既然不是迁徙,
那是不是都被热死了?

这要看当地的实际环境温度。温度在40℃以下时,蚊子们并没有被热死,而只是耐不住高温,找了个地方“猫”起来,比如藏在一些草丛、树荫、杂物间、楼梯道、地下室、墙壁缝隙等阴凉的地方,等到气温降下来,它们就会卷土重来。所以,高温天气被咬得少了,不是蚊子死了,而只是蚊子也“放高温假”,我们自然也被叮咬得少了。

作为一种变温动物,蚊子的生长和活动完全依赖于外界的气候。蚊子的适应温度范围很广,通常在10℃~40℃之间,但适应不意味着蚊子完全不怕高温。

只有在20℃~35℃范围内,才是蚊子活动和叮咬人的温度范围,一旦高于或者低于这个温度范围,蚊子的活跃性都会大大降低,吸血活动也会受到一定的影响和限制。

尽管高温天气会降低蚊子的活跃性,但由于蚊子的适应性很强,而高温天气通常也不会长时间持续,因此蚊子往往都能苟到高温天气结束后,再伺机出没叮咬人类。

不过,当环境温度超过40℃时,其生理活动会受到严重影响,若温度持续高于45℃且持续数小时,蚊子会因体内蛋白质变性、酶活性丧失而死亡。近日就有河南网友晒出视频,大量蚊子被热死在房间里。

图源:齐鲁晚报

此外,蚊子的发育过程分为四个阶段,分别为卵、幼虫、蛹和成虫,前三个阶段必须在有水源的地方完成,成虫后则不再受水源限制。夏天连续多日的高温天气,导致室外的水坑和小范围积水大大减少,蚊子的繁衍生长环境,在无形之中遭到压缩。当空气温度达到40℃时,蚊子无法产卵,同时也会慢慢死亡

02****蚊子啥时候卷土重来?
尽管高温天气会降低蚊子的活跃性,但蚊子的适应性很强,即使在高温天气里,清晨和傍晚温度稍低时,蚊子也会活跃起来。因此,这个时段出门时也要做好防护,避免被叮咬。

实际上,每年的春夏之交和夏秋之交,都是蚊子叮咬人和繁殖的高峰期。温度回到了蚊子适宜活动生长的范围,秋雨来临,积水增多,蚊子的生存机会也来临。蚊子将在冬季来临前开始最后的猖狂,加紧吸血、产卵、孵化、羽化……快速启动繁殖周期,蚊子种群数量会快速上升,被蚊子骚扰的日子要重演一段时间。

编辑:晴晨

来源: 科普中国、中国青年网、成都疾控、杭州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