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板,第二杯半价!”
“那机票能不能也第二程半价?”
——不能。因为奶茶拼的是“边际”,机票赌的是“弹性”。
我们在学习经济学的时候,会学到“边际倾向”和“弹性系数”这两个名词,常常会因为难以理解而容易混淆这两个概念。本文将通过通俗易懂的例子来区分这两者。
一、什么是边际倾向?
边际倾向(Marginal Propensity)是指一个变量的微小变化对另一个变量的影响程度,其实可以理解为数学中的斜率。简单来说,就是自变量“多一单位”或“少一单位”的变化对因变量所带来的影响。
经济学家研究消费者的行为,常常会关注边际消费倾向(MPC)这个指标,计算公式是:MPC=ΔC/ΔY,也就是人们每多挣1块钱,会增加消费花多少钱。
例如今天某商场搞活动,你参加活动后意外获奖,拿到了10块钱红包,你决定用这10块钱里的6块钱买一杯珍珠奶茶犒劳自己,剩下4块钱存进银行,这时你的边际消费倾向为0.6,也就是你每多挣1元,就会多花出0.6元。
假如你继续参加这个活动,又获奖拿到了10块钱红包。虽然还是想喝珍珠奶茶,但你在喝完第一杯奶茶后,已经喝不下一整杯奶茶了。这时,商家体贴地推出半杯3元的小杯装套餐,于是你花了这10块钱里的3块钱买了小杯珍珠奶茶,因此消费又增加3元。当你第三次获奖拿到10块钱红包时,已经再也喝不下任何奶茶了,决定把剩余的奖金存起来,消费就只增加了0元。
在这个例子中,边际倾向是递减的,即随着收入的增加,每增加一单位收入所增加的消费越来越少。所以当消费者的收入增加时,他们的消费也会增加,但增加的幅度会逐渐减小。这就是边际倾向递减的典型特征。
二、什么是弹性系数?
弹性系数(Elasticity Coefficient)是用来衡量一个变量对另一个变量变化的敏感度,计算公式是:弹性=ΔQ%/ΔP%。它表示的是相对变化率,而不是绝对变化率,所以计算方法是用一个量的变化百分比除以另外一个量的变化百分比。
以需求弹性为例,它关心的不是“增加花多少钱”,而是“价格一变,我的需求量会变多少比例”。
例如你很喜欢芝士草莓奶茶,每周都要喝10杯。在收入不变的情况下,结果这周奶茶居然涨价了:原来15元一杯的芝士草莓奶茶涨到16.5元,涨幅10%。你虽然喜欢喝芝士草莓奶茶,但你更心疼钱包,于是决定一周少买2杯,从10杯降到8杯,也就是数量下降20%。
这时,弹性就等于-20%除以10%等于-2,表示价格每上升1%,需求量会减少2%。反之亦然,即价格每下降1%,需求量会增加2%。同时由于弹性绝对值大于1,说明你对价格的变动很敏感。
三、总结
通过以上的例子,相信你已经能分清两个概念:边际倾向关注的是绝对变化量,即“多一单位”或“少一单位”的变化所带来的影响;而弹性系数关注的是相对变化率,即一个变量对另一个变量变化的敏感度。
这也能解释为什么奶茶商家都爱搞“第二杯半价”:第二杯半价是在“边际”上做文章——你喝的第一杯已经满足了大半欲望,第二杯的消费边际效用较低,如果半价能使顾客愿意掏钱,商家也就能继续赚钱了。
而航空公司机票随时调价,则是在“弹性”上做文章——由于商旅人士购买机票能报销,并且商务活动是刚需,因此对机票的需求相对于价格的变动没那么敏感,也就是需求弹性较小,即便机票涨价了也会照样购买机票;而游客会对机票的价格敏感度更高,等到机票有较大的打折优惠才会更愿意购买。
通过以上的例子,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边际倾向和弹性系数的区别。希望这篇文章能帮助你更好地理解这两个经济学中的重要概念。记住这句顺口溜:“边际问多少,弹性问比例”,下次再听到别人提“边际倾向”和“弹性系数”,你就能理解两个概念所讲的意思了。
来源: 欧骅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