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秋,是“四立”之一,标志着孟秋时节正式开始,意味着禾谷成熟、收获季节的到来。如《历书》所言:“斗指西南维为立秋,阴意出地始杀万物,按秋训示,谷熟也。” 《说文解字》亦解:“秋,禾谷熟也。” 然而,**立秋虽宣告秋季来临,却并不等同于酷热终结。**民间素有“热在三伏”之说,而“秋后一伏”恰在其列。因此,初秋时节暑湿之气尚存,但秋季特有的燥邪已悄然滋长,早晚温差亦逐渐拉大。置身这暑湿未退、燥意初萌的孟秋之交,如何顺应天时调理身心?一起来看看吧!
立秋有三“防”****一、防燥中医认为,“燥”: 为秋季的主气,称为“秋燥”。秋季燥邪当令,肺为娇脏,与秋季燥气相通,容易感受秋燥之邪,许多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往往从秋季开始复发或逐渐加重。“燥则润之”,预防和治疗秋燥多用“润”法,保护人体津液不丧失。此时,应多喝水,适当吃一些有养阴润肺功效的食物,如百合、银耳、莲子、南瓜等。
**二、****防“散”**秋季养生宜“收”不宜“散”,食酸有助于收敛肺气,可以适当吃些酸味食物,如橘子、柠檬、石榴、番茄、乌梅、葡萄等应季果蔬。**应尽量少吃葱、姜、蒜、韭等辛味之品。**中医认为辛味通肺,可以助长肺气,如果摄入过多辛味的食物,容易造成肺气太盛,导致上火、便秘等秋燥症状。
三、****防寒立秋后,“秋老虎”尚在,但早晚已可见丝丝凉意。
俗话说,**“立秋一日,水冷三分****”。**立秋过后,随着天气逐渐转凉,在居家环境中尤其是夜间,空调不要开得过低,必要时适当关窗保暖。
此时,不应再过度贪凉,而是应顺应“阴津内蓄,阳气内收”的需要,在气温较低时着薄衣以御寒凉**。日常应避免空调或电扇冷风直吹脖子、后背和脚部,这些血管丰富的部位应注意保暖与保护。**
**立秋有五“养”**立秋是进入秋季的初始。《管子》中记载:“秋者阴气始下,故万物收”,秋主收,万物收敛,阳气渐敛而热气逐渐向地下渗透,为由热转凉、由阳盛转向阴生之时。
此时养生要开始注重养阴,以“收敛”为原则,让身体适应即将到来的秋之气。
**一、**精神调养《黄帝内经·素问·四气调神大论》:“秋三月……使志安宁,以缓秋刑,收敛神气,使秋气平,无外其志,使肺气清,此秋气之应,养收之道也”。
秋内应于肺,肺在志为悲(忧),悲忧易伤肺,肺气虚则机体对不良刺激的耐受性下降,易生悲忧之情绪。
所以立秋后,**精神调养上要做到内心宁静、神志安宁、心情舒畅、切忌悲忧伤感,**即使遇到伤感的事,也应主动予以排解,以避肃杀之气,同时还应收敛神气,以适应秋天容平之气。
二、****起居调养秋天应**“早卧早起,与鸡俱兴”。**早卧以顺应阳气之收敛,早起为使肺气得以舒展,且防收敛之太过。
立秋乃初秋之季,暑热未尽,虽有凉风时至,但天气变化无常,即使在同一地区也会出现“一天有四季,十里不同天”的情况**。因而着衣不宜太多,符合“春捂秋冻”,否则会影响机体对气候转冷的适应能力,易受凉感冒。**
三、****饮食调养立秋后饮食应以**“减辛增酸”**为原则,以收敛肺气。
《素问·脏气法时论》说:“肺主秋……肺收敛,急食酸以收之,用酸补之,辛泻之”。可见酸味能收敛肺气,辛味发散泻肺,秋天宜收不宜散,所以要尽量少吃葱、姜、蒜、韭菜、辣椒、胡椒粉等辛味之品,适当进食酸味果蔬,如乌梅、山楂、橄榄、葡萄、苹果、柚子、石榴等酸性食物,能收敛肺气、保养肝脏。
秋季燥气当令,易伤津液,故饮食还应滋阴润肺。《饮膳正要》说:“秋气燥,宜食麻以润其燥,禁寒饮”。
中医认为,肺与秋季相应,立秋之后,天气就变得干燥,而天气干燥容易伤肺,肺气虚则身体抵抗力下降,容易生病。
一般来说,秋季养肺,还可多食莲藕、百合、杏仁、荸荠、蜂蜜、甘蔗、土豆、萝卜、山药、扁豆、枸杞、银耳、木耳、猪肉、鸭肉、柚子等润燥养阴之品。
四、****运动调养秋季时节因人体阴精阳气正处在收敛内养阶段,故运动也应顺应这一原则,即**运动量不宜过大,**以防出汗过多,阳气耗损,干扰阳气的收敛,运动宜选择轻松平缓、活动量不大的项目,比如慢跑、太极、八段锦、快走、瑜伽等,保持适时有度、循序渐进地进行。
另外,运动后**不适宜喝冷水或冰水****、**冰冻饮料,建议休息片刻待身体凉快后再喝温热水,否则容易脾胃受损。
**五、**按摩养生
介绍一种简单易行、保肺强身的按摩养生功法****——呬字导引功。
**做法:**身体正坐,上下门牙对齐,留有狭缝,舌尖轻抵下齿,气从齿间呼出体外,口中轻吐“呬(发音同丝)”字音。与此同时,以两手撑地,弯曲背脊,蜷缩身体,再两手向上伸举三下,也可以两手握拳反向捶打背部,左右依次从下往上捶击各三下,最后闭目咽口水、上下牙齿相叩,收功。
功效:“呬”字诀与肺相应,**口吐“呬”字具有泄出肺之浊气,锻炼呼吸功能,促进气血在肺内的充分融合,以及与气体交换等作用。**同时,活动肩背胸部,增加肺活量,此功法只要勤加练习,长久坚持,就能起到养肺的成效。
来源: 人民网科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