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炎夏日,吃一根冰棍成为许多人消暑的首选。然而,你有没有遇到过这样的情况:刚舔了几口冰棍,突然发现冰棍“变色”了,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
网友分享自己吃冰棍遇到的“奇事”图源:小红书用户@摸鱼摸到点闸门
这种情况多半是你的口腔被冰棍或冰镇食物“冻”伤了。今天,我们就来聊聊为什么吃冰棍会导致舌头以及口腔黏膜被粘住,甚至流血,以及如何正确处理和预防这类问题。
01、为什么吃冰棍时舌头会被粘住?
实际上,舌头或口腔黏膜被冰棍粘住这种现象,和冬天在室外舔金属制品时被粘住类似,都是涉及热传导、相变和生物组织相互作用的经典物理学案例。
不要尝试在冬天的室外舔金属柱子
图源:电影《A Christmas Story》
在这个过程中,首先是热传导的快速发生:当温暖的舌头(温度约36°C)接触远低于冰点的冰棍或金属表面(通常≤0°C)时,热量会从舌头迅速传导到低温物体上。金属和冰都是优良的热导体(尤其是金属,导热系数极高),能极快地吸收舌头表面的热量,导致接触点温度骤降。
随后发生唾液由液态转变为固态的相变:舌头表面覆盖的唾液在接触低温物体时会发生快速冷却。唾液的主要成分是水,当接触面温度降至0°C以下时,唾液开始凝固成冰,此外唾液中的水分在舌头与物体之间结晶,形成一层薄冰,将两者“黏合”在一起。
实验室模拟舌头舔冰棍的过程
图源:央视新闻
同样都是冰制品,冰激淋就不会出现粘住舌头的现象呢?
冰棍温度更低:冰棍通常比软冰淇淋更冷,降温更快,唾液结冰速度也更快。
冰棍质地更硬:冰棍是固态冰块,而软冰淇淋含有更多的空气和脂肪,质地更柔软,不易快速吸热。
冰棍接触面积更大:舔冰棍时,舌头往往大面积贴合冰面,而吃冰淇淋时通常是“舀着吃”,接触面较小。
02、舌头被冰棍粘住流血,怎么处理?
当舌头或者嘴唇等部位被冰棍粘住时,很多人会下意识地用力拉扯,这可能导致舌头或口腔内壁的黏膜被撕破,造成轻微出血。而如果你本身有牙龈炎、牙周病等问题,也可能因刺激导致牙龈出血。此外,低温还会影响我们对痛觉的感知,导致受伤而不自知。
那么,怎样的处理方式才算正确呢?
舌头被粘住时,千万不要强行拉扯!这会导致更严重的撕裂伤。正确的做法是:
用温水轻轻融化:可以含或者浇一些温水,让冰慢慢融化,舌头自然脱离。
缓慢呼气加热:如果身边没有温水,可以对着粘住的部位轻轻哈气,利用体温使冰融化。
实验室模拟温水解救舌头的过程
图源:央视新闻
如果流血了怎么办?大多数情况下,这种出血量很少,无需处理,可以自行止血。假如出血量有点多时,可以试一试以下的处理步骤:
用清水漱口,清除口腔内的血液和冰碴。
含一块干净纱布或棉球,轻轻按压出血部位5~10分钟。
避免进食刺激性食物(如过烫、辛辣食物),以免加重刺激。
假如出血不止或伤口较大,建议及时就医检查,防止感染。
03、日常生活中需关注口腔黏膜健康
口腔黏膜是抵御外界病菌的第一道屏障,因此保护它的健康非常重要。以下是一些饮食的实用建议:
(1)避免过烫或者过冷的食物:食物以及饮品温度控制在60℃以下(温热不烫嘴),同时避免交替食用冰火两重天的食物(如热火锅配冰饮料)。
麻辣火锅配冰饮,无形中会伤害到我们的口腔黏膜
图源:图虫创意
(2)保持口腔湿润:唾液能冲刷细菌、中和酸性环境,干燥的口腔易滋生细菌或引发溃疡,因此保证每日饮水量:1500~2000ml(少量多次)。
(3)杜绝槟榔及刺激性食物的摄入:槟榔碱会直接损伤黏膜,诱发口腔黏膜下纤维化(癌前病变)。此外,如果同时使用烟草,会导致致癌风险倍增,因此最好能做到戒烟限酒。
作者:骆丹锋,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口腔矫形科 博士
策划&编辑:rain
题图:稿定设计
来源: 上海科技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