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近日降雨影响
甘肃、宁夏、内蒙古等地14条中小河流
发生超警以上洪水
据了解
今年入汛以来
我国中小河流洪水频发重发
贵州柳江上游都柳江、
广东北江支流绥江等河流
发生了有实测资料以来的最大洪水
水利部部长李国英
此前在多次防汛会商上强调
要盯紧中小河流洪水等薄弱环节
为什么中小河流防洪难?
中小河流指的是
流域面积200~3000平方公里的河流
据统计
我国中小河流约1万条
沿线分布着众多的城镇、乡村、农田
和重要基础设施
防洪任务艰巨而繁重
根据2022年中国统计年鉴
共有1447座县级及以上城市、
4.9亿人口、4.1亿亩耕地、
3.0亿亩基本农田分布在中小河流沿线
近年来
我国中小河流洪涝灾害频繁发生
已成为洪涝灾害损失的主体
首先
从自然地形特点看
约80%的中小河流分布在山丘区
山区河流落差大、流速快
洪水主要由局地短时强降雨引发
暴雨洪水突发性强
洪水陡涨陡落
属于突发性洪水
其次
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
使得下垫面变化剧烈
改变了天然产汇流规律
对中小河流影响尤为凸显
6月25日,榕江县城旁边的河道 图片源自澎湃新闻
最后
中小河流水文资料相对匮乏
大多数中小水库塘坝没有流量监测资料
导致短历时洪水预报整体水平不高
进一步增加了防洪工程调度难度
具体来说
①
中小河流洪水常常发生在夜间
洪水预报制作时间难以把握
②
由于中小河流大多位于
水文监测资料短缺的山丘区
传统基于历时场次洪水的经验预报方法
难以有效应用
尤其在干旱半干旱区
超渗产流理论和预报模型存在不足
中小河流洪水预报精度不高
③
传统预报方法是基于2至6小时的报汛
而中小河流洪水历时通常在2至12小时
给洪水预报预见期留出的时间有限
因此
提高洪水预报精准度
延长预见期
是提升中小河流防洪能力的方向之一
2023年
水利部印发《中小河流治理建设管理办法》
明确要统筹发展和安全
把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放在系统治理的首要位置
切实提升中小河流行洪和防洪能力
同时印发《中小河流治理技术指南(试行)》
明确因地制宜分类提出不同分区河流的
治理任务、方案和措施
完善防洪工程措施
比如
山丘区河流一般以防护工程为主
尽量减少新建堤防
而在平原河网区
就要考虑在蓄排措施基础上
统筹河道疏浚、堤防建设等
协同推进洪涝治理
减少河床泥沙淤积现象
减少水流阻力
增加过流能力
延长河道寿命
在疏浚过程中的河床黏土、砂卵石等
可作为河道两岸加高的材料
实现防洪堤岸的有效性加固
四川省芦山县境内的水利测雨雷达 图片源自川观新闻
2024年
水利部联合财政部
印发《全国中小河流治理总体方案》
统筹推进以流域为单元的
中小河流系统治理
明确到2025年
要补齐中小河流防洪突出薄弱环节
到2030年
基本建立中小河流防洪工程体系
到2035年
全面完成有防洪任务的中小河流治理
系统建立中小河流防洪工程体系
此外
近年来
水利部不断推进测雨雷达建设
提升监测预报能力
加大在暴雨洪水易发区、
山洪灾害易发区
布设水利测雨雷达的力度
进一步增强
对****短时强降雨的感知预警能力
延长洪水预见期
今年入汛后
水利部加强了对可能影响城镇的
中小河流洪水预警
紧盯有防洪任务的中小河流
充分运用已建成的测雨雷达
和共享的气象降水预报
实现预警信息靶向发送
有针对性指导地方强化防御措施
提高预警精准度
强化中小河流洪水防控能力
让它们成为
小而美
美而安全的河流
参考资料丨中小河流洪水预报预警问题与对策及关键技术应用、中小河流洪水防控与应急管理关键技术的思考、全国中小河流治理模式和投资规律研究、新时期中小河流治理对策。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来源: 中国水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