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卫/茂名市茂南区人民医院/麻醉科
0~15岁儿童围手术期不良事件发生率达5.2%,科学评估是安全的核心保障。当孩子需接受麻醉时,家长最关心的必要性、智力影响等问题,需从医学角度明确认知。
要点一:严格术前评估必要性——拒绝麻醉滥用
术前评估是安全基石,儿科主管医师和麻醉师会全面进行手术前的安全评估,包含以下内容:
1. 全面病史采集:现病史、过敏史(药物/食物)、手术麻醉史、家族遗传病史(如恶性高热)及疫苗接种时间(减毒活疫苗需间隔3周); 特殊健康关注:先天性心脏病、哮喘、癫痫等基础疾病,以及近期感冒发烧(体温>38℃或肺炎需延期手术); 新生儿专项评估:妊娠史、出生体重、喂养发育情况。麻醉医生将综合手术类型、时长及患儿配合度,制定个性化麻醉方案。
2. 体格检查:了解患儿年龄、身高、体重、体温等基础信息,观察患儿神志、精神状态、语言及动作发育情况;检查肤色是否存在贫血、黄疸或发绀等;观察呼吸频率及幅度,以及是否存在“三凹征”等异常情况,心脏、腹部有无异常。
3. 完善必要的术前实验室检查,如血尿便常规、肝肾功能、凝血功能、胸片、心电图等。
要点二:科学认知麻醉影响——打破“变笨”误区
儿童麻醉方式的选择取决于手术类型、孩子年龄、身体状况以及麻醉师的判断。
1. 全身麻醉:全身麻醉适用于大多数手术,适用于低龄、敏感部位手术或需长时间固定体位的情况,通过静脉/吸入药物使患儿进入无痛觉状态; 麻醉师会密切监控孩子的生命体征如心率、血压、呼吸等,以确保麻醉安全。
2.局部/区域麻醉:多用于配合度较高的年长儿童浅表小型的手术,常需辅以镇静。 通过注射麻醉药物到手术部位周围的神经或组织内,使该区域失去痛觉,从而减少对全身的影响。
麻醉师会综合考虑孩子的具体情况,权衡利弊,选择最适合的麻醉方案。同时,麻醉师还会与家长充分沟通,解释麻醉方式的选择理由,消除家长的疑虑和担忧。
3.关键结论:
不影响智力:全球权威研究(GAS、PANDA)证实,单次短时(<3小时)全麻对婴幼儿神经发育无长期负面影响;
药物安全性:现代短效麻醉药6小时内基本代谢完毕,且经严格儿童临床试验验证;
疾病延误危害更大:需手术治疗的疾病本身对发育的影响远高于麻醉风险。
要点三:家长协作要点——配合医师做好术前准备、术后护理工作。
(一)术前准备:
1.禁食禁饮:严守“2-4-6-8”小时原则(清水2小时、母乳4小时、配方奶6小时、固体食物8小时),防止反流误吸导致窒息;
2.心理安抚:手术、麻醉对于孩子来说往往是充满恐惧的,家长要提前和孩子沟通,用简单易懂的语言向孩子解释手术和麻醉的过程,做心灵安慰,比如告诉孩子“就像睡一觉,醒来手术就做完了,不会疼的”,通过绘本、游戏或者观看动画模拟手术流程,减轻焦虑;必要时使用术前镇静药物;
3.更换着装:穿宽松衣物,摘除发卡等饰品,女孩扎双辫避免平卧不适。
(二)术后护理:
1.做好术后的观察与监测:手术结束孩子会送返病房,医护人员会对孩子的生命体征监测包括心率、血压、呼吸、尿量、体温等。家长特别密 切观察呼吸、体温,预防声门水肿或分泌物阻塞气道,及时告知呕吐、烦躁或呼吸等异常。
2.饮食恢复:孩子术后,肠道出现排气后,遵循医生的指导适量进食。在麻醉效果完全消退后,可以先给予少量开水或清淡流质食物,经胃肠道适应后逐步恢复正常饮食避免给孩子食用难消化或刺激性食物,以免影响恢复。
3.注意休息与活动:术后孩子需要充分休息,应适度下床活动,但避免过度活动。可以适当在病房内活动,再逐步增加公园活动,适当让孩子看书、画画等帮助孩子放松身心。
4.注意伤口护理:家长需要注意伤口的护理。应保持伤口清洁干燥,遵医嘱更换敷料,如发现伤口红肿、渗液等异常情况,应及时联系医生。
来源: 茂名市茂南区人民医院/麻醉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