吞咽障碍(Dysphagia)的流行病学数据显示,50岁以上人群的患病率为5.5%-8%,且随年龄增加而上升。在特定人群中,这一比例更为惊人:约50%的脑卒中患者、84%的帕金森病患者和超过60%的头颈癌患者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吞咽困难。吞咽障碍不仅影响生活质量,更可能导致营养不良、脱水、吸入性肺炎甚至窒息死亡等严重后果。

吞咽障碍的定义

吞咽是指食物经咀嚼而形成的食团由口腔运送入胃的动作或整个过程。吞咽不是一个随意活动,而是一种反射,必须有特定的刺激才能引起。

吞咽障碍(Dysphagia)是指由多种原因引起的,不能安全有效地把食物由口送到胃内取得足够营养和水分的进食困难。

当出现以下表现需高度警惕吞咽功能障碍:

高频呛咳(尤其饮水时突发呛咳,或餐后持续清嗓超过3次)

口内残留(食物滞留颊龈沟,伴随言语含混如"含橄榄说话")

隐性误吸(反复发热或肺炎,尤其右肺下叶感染,夜间阵发性呛咳)以及消耗性体征(3个月内非刻意减重>5%,血清白蛋白<35g/L,脱水性舌苔裂纹)

吞咽时梗阻感(患者会明显感觉到食物通过食管存在阻碍,好像有东西卡在食管中)、吞咽疼痛(可为刺痛、灼痛或隐痛)

吞咽延迟(从开始吞咽动作到食物顺利进入胃内的时间明显延长)

声音嘶哑等

二、吞咽障碍的评定

当患者出现持续性吞咽困难症状时,及时就医并进行系统评估至关重要。医生通常会从详细的病史采集开始,询问症状特点(如固体和/或液体吞咽困难、疼痛性吞咽)、持续时间、进展情况以及伴随症状(如体重下降、反复肺炎)。这些信息有助于初步判断吞咽困难的可能原因和严重程度。

1、体格检查是评估吞咽困难的基础步骤。医生会检查口腔和咽喉是否有明显异常(如炎症、肿瘤或结构畸形),评估颅神经功能(特别是控制吞咽的颅神经),观察吞咽动作,并检查颈部是否有肿块或甲状腺肿大。简单的床边测试如"洼田饮水试验"(让患者饮用30ml温水,观察呛咳情况)可提供吞咽功能的初步信息。

2、仪器检查是确诊吞咽困难原因和定位问题部位的关键。常用的诊断工具包括:电视透视吞咽检查(VFSS)、纤维内镜吞咽评估(FEES)、食管胃十二指肠镜(EGD)、食管测压及CT/MRI等影像学手段。

三、吞咽障碍的治疗

对于有一定康复潜力的患者,针对性功能训练可促进神经可塑性和肌肉力量恢复:

-神经肌肉电刺激(NMES)将电极贴于舌骨上下肌群,利用中频电流刺激吞咽肌群收缩,特别适用于脑卒中后吞咽障碍。

-舌压抗阻训练要求患者用舌顶压勺背维持10秒/次,每日3组,可增强食团推进力。

-声带内收练习如发长音"i——"持续15秒,能强化喉闭合功能,减少误吸。

-咽冷刺激法用冰冻棉签蘸柠檬汁快速点触腭弓,每日餐前10次,可提高吞咽反射敏感性。

-吞咽障碍的代偿技巧在食团滞留咽部时尤为实用:侧倾吞咽(头向健侧倾45°利用重力)、低头保护法(下巴紧贴胸骨缩短气道)、多次空吞咽(清除会厌谷残留)以及声门闭锁训练(深吸气→屏气吞咽→咳嗽)1。这些技巧简单易学,可显著提高吞咽安全性。

四、营养管理与并发症预防

营养支持是吞咽困难管理的核心环节。热量蛋白质不足会延缓康复,增加感染风险。营养师应根据患者吞咽能力和营养状况制定个体化方案,必要时使用高能量高蛋白改良饮食或口服营养补充剂。对于严重吞咽困难患者,短期鼻胃管喂养或长期经皮内镜下胃造瘘(PEG)可能是必要选择。

并发症预防重点针对吸入性肺炎和窒息。保持口腔卫生(每日至少两次专业清洁)、及时治疗呼吸道感染、接种流感和肺炎疫苗可降低肺炎风险。照护者应学习海姆立克急救法:站于患者背后,拳眼抵脐上两横指,另一手包拳快速向内向上冲击;若意识丧失则平卧开放气道,尝试手指清除口咽异物,立即CPR(30:2按压通气比)。值得注意的是,误吸窒息后即使解除梗阻,仍需急诊排查吸入性肺炎(24小时内胸CT)。

吞咽困难在不同人群中表现各异,需要针对性的管理策略。一旦发现患者出现吞咽困难相关症状,需立即就医,寻求专业诊断及治疗。

(本文仅供参考,具体治疗方案请遵医嘱。)

作者:康复一科 孟然

来源: 康复天使科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