间歇性导尿:一种安全有效的排尿管理方法

1.什么是间歇性导尿?

间歇性导尿(Intermittent Catheterization,简称IC)是指定期通过尿道插入导尿管,排空膀胱后立即拔除的操作。与长期留置导尿管不同,间歇性导尿更接近自然排尿模式,能减少尿路感染和其他并发症的风险。

2.哪些人需要间歇性导尿?

间歇性导尿适用于因疾病或损伤导致膀胱排空障碍的患者,常见情况包括:

- 脊髓损伤(如截瘫、四肢瘫)

- 神经源性膀胱(如多发性硬化症、脊柱裂、糖尿病神经病变)

- 前列腺增生或术后排尿困难

- 某些妇科或盆腔手术后

- 膀胱功能未发育完全的儿童

3.间歇性导尿的优点:

-降低尿路感染风险:相比长期留置导尿管,间歇导尿减少了细菌定植的机会。

-保护肾脏功能:避免膀胱过度充盈和尿液反流,防止肾积水。

-改善生活质量:患者可以更自主地管理排尿,减少尿失禁和异味问题。

-促进膀胱功能恢复:通过规律排空,帮助维持膀胱肌肉的弹性。

4.如何进行间歇性导尿?

①. 选择合适的导尿管

-材质:常见的有PVC、硅胶、亲水涂层导尿管(减少摩擦)

-型号:根据尿道粗细选择合适尺寸(常用12Fr-16Fr)

-类型:一次性无菌导尿管或可重复使用(需严格消毒)

②. 操作步骤

-洗手:用肥皂和清水彻底清洁双手

-清洁尿道口:用生理盐水或消毒棉球擦拭

-润滑导尿管:使用无菌润滑剂(亲水涂层导尿管可蘸水激活)

-插入导尿管:男性:提起阴茎,轻柔插入尿道,见尿后再进1-2cm

女性:分开阴唇,找到尿道口,缓慢插入

-排空膀胱:尿液停止流出后,缓慢旋转拔出导尿管

③. 频率

一般每天4-6次,具体根据医嘱调整,避免膀胱过度充盈(通常每次尿量不超过400-500ml)。

5.注意事项与常见问题:

- 感染预防:严格无菌操作,出现发热、尿液浑浊或血尿需就医

- 尿道损伤:动作轻柔,遇到阻力勿强行插入

- 便秘影响:排便困难可能压迫尿道,增加导尿难度

- 心理适应:初期可能不适应,但多数患者可熟练掌握

6.总结

间歇性导尿是一种科学、安全的膀胱管理方式,能有效减少并发症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在医生或护士的指导下学习正确操作后,患者完全可以独立完成。如有疑问,应及时咨询医疗专业人员。

(本文仅供参考,具体治疗方案请遵医嘱。)

作者孟然

来源: 康复天使科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