苹果疫腐病是苹果树的重要病害之一,在我国等主要苹果种植区发生较重,尤其是树龄超过 15 年的老树更易发病。在某些地区,果园发病率高达 50%,严重发生时可造成死树。以下将从苹果疫腐病的发生和防治两方面进行详细阐述:

苹果疫腐病的发生病原菌:苹果疫腐病主要由恶疫霉引起,该病原菌属于鞭毛菌亚门疫霉属。恶疫霉具有广泛的寄主范围,除危害苹果外,还可侵染梨、桃、杏等多种果树。

发病症状:

果实:果实受害初期,表面出现边缘不清晰的褐色斑点,随后斑点逐渐扩散至整个果面,使果实呈现不均匀的褐色斑块。部分情况下,果皮与果肉分离,外观类似白蜡状物质,果肉和心皮部变为褐色。病果果形正常,有一定弹性,但极易从树上脱落,最终因失水而僵硬,失去商品价值。

枝干:主干和主枝基部发病时,皮层出现褐色腐烂,病部水渍状,有酒糟味。病斑可环绕枝干一周,导致树势衰弱,严重时整株死亡。

根系:细根先发病,呈褐色腐烂,逐渐蔓延至粗根。根系受害后,吸收功能下降,影响树体生长和养分供应。

发病规律:

病原菌存活与传播:病原菌以卵孢子、厚垣孢子等在土壤中或病残体上越冬。来年条件适宜时,产生孢子囊和游动孢子,借助雨水、灌溉水、昆虫等传播,从伤口、自然孔口或表皮直接侵入寄主。

气候因素影响:高温高湿环境有利于病害发生。夏季降雨频繁、雨量大且持续时间长时,病害易流行。果园排水不畅、通风透光不良,会加重发病程度。

果园管理因素:果园郁闭、栽植密度过大、树冠交接、杂草丛生等,会导致园内湿度增加,利于病原菌滋生和传播。此外,偏施氮肥、树体生长势弱、伤口多等,也会提高发病几率。

苹果疫腐病的防治

农业防治:

合理建园与规划:选择地势高、排水良好、通风透光的地块建园。合理规划栽植密度,避免过密,保证果园良好的通风透光条件,降低园内湿度。

加强果园管理:及时清除果园内的病残体,包括病果、病枝、落叶等,并集中深埋或烧毁,减少病原菌基数。合理修剪,疏除过密枝条,改善树冠内膛通风透光。科学施肥,增施有机肥、磷钾肥,控制氮肥用量,增强树势,提高树体抗病能力。

改良土壤:对酸性土壤,可适量施用石灰,调节土壤 pH 值,抑制病原菌生长。同时,进行深翻改土,增加土壤透气性,促进根系生长。

化学防治:

药剂选择:在发病初期,可选用 46% 氢氧化铜水分散粒剂 25g/667m²、64% 杀毒矾 WP、60% 甲霜灵锰锌 WP、80% 乙磷铝 WP 等药剂进行喷雾防治,这些药剂对苹果疫腐病有较好的防治效果。

喷雾方法:喷雾时要均匀周到,重点喷施果实、枝干基部和地面。根据病情和降雨情况,每隔 7 - 10 天喷一次,连续喷 2 - 3 次。注意药剂的轮换使用,避免病原菌产生抗药性。

生物防治:利用有益微生物或其代谢产物来抑制病原菌生长。例如,一些芽孢杆菌、木霉菌等可产生抗生素、酶等物质,抑制恶疫霉的生长和繁殖。将这些有益微生物制成菌剂,施用于果园土壤或喷施于树体,可起到一定的防治效果。此外,某些植物提取物也具有抑菌活性,可用于苹果疫腐病的生物防治。

物理防治:在果园铺设地膜,可减少土壤中病原菌溅射到果实上的机会。果实套袋也是较为理想的防病措施,能有效阻止病原菌侵染果实。同时,在果园安装防虫网,防止昆虫传播病原菌。

来源: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