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7-9日,中国麻风防治协会组团参加在印度尼西亚巴厘岛召开的第22届国际麻风大会(22th International Leprosy Congress, ILC)。国际麻风大会(ILC)每三年举办一次,是麻风防治领域规模最大、学术水平最高的国际会议。大会汇聚了全球的卫生专业人员、研究人员、政策制定者以及受麻风影响群体代表,旨在推动对麻风病的研究、治疗与认知。本次大会的主题是“迈向零麻风世界”,来自全球50多个国家的1200余名学者和代表参会,共同探讨麻风消除与控制领域的最新进展。会议日程包括多场专题研讨会、科学报告会和壁报展示环节。本届大会由印度尼西亚皮肤病与性病学会(INSDV)、PERDOSKI、荷兰麻风救济会印度尼西亚分会以及印度尼西亚卫生部国家麻风控制项目联合主办,隶属于国际麻风协会(ILA)。

我国共有22人应邀参加了此次大会,分别来自中国麻协1人,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皮肤病医院张福仁教授一行4人,北京热带医学研究所4人,中国医学科学院皮肤病研究所3人,江苏省疾控中心3人,浙江皮防所2人,四川省麻协2人,广东汉达康福协会3人。通过参会我们不仅学习了国际前沿的麻风研究进展和技术,还通过口头报告和壁报向世界展示了中国在该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和防控工作进展。

图1 参加第22届国际麻风大会中国代表合影

7月7日,国际麻风协会副主席、中国麻风防治协会理事长张福仁教授在主会场做了大会主旨发言“Finding the needle in haystack: Best Practices for Skin NTDs control in Low Epidemic Areas from Shandong Province, China”的报告。大会期间,张福仁理事长还在分会场作为leading talk做题为*“Comprehensive management of leprosy”的报告并主持会议,向全球麻风防治同行介绍了山东省麻风防治的经验、技术和取得的成效。孙勇虎教授在分会场作为leading talk做题为“Leprosy Susceptibility: Genetic Variations Regulate Innate and Adaptive Immunity, and Disease Outcome”*的报告并主持会议,分享了团队在麻风易感性研究方面的科学发现。7月8日,大会还设立了中文会议专场(Chinese Session)。

图2 张福仁会长做大会主旨发言

平行会议我国共有13篇口头发言,分别是王洪生、刘红、孙永虎、王珍珍、槐鹏程、刘健、陈小华、姜海琴、朱建宇、陈志强等10人,分享了中国经验。壁报展示共有16个,充分展示中国在麻风防治领域取得的显著成效,体现了我国在麻风研究方面的具有先进的国际水平。会议期间,参会人员还积极参与并展示了中国麻风防治与科研实力,并与各国专家进行交流和沟通。

会前,张福仁理事长带队访问了印度尼西亚知名公立综合性大学艾尔朗加大学(Airlangga University)的公共卫生学院和热带病学院。座谈会上,张福仁教授介绍了中国特别是山东省麻风防治概况和取得的经验,孙勇虎教授详细汇报了山东省麻风防治的各项措施和成效。艾尔朗加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副院长Muhammad Atoillah Isfandiar教授介绍了印度尼西亚东爪哇省麻风防治的现状,双方就麻风防治存在的问题和防治技术进行深入交流,并达成初步合作意向。

图3 张福仁教授一行受邀访问印度尼西亚Airlangga 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并进行座谈交流

参加本届国际麻风大会(ILC)是一次极为宝贵的经历,让我们深刻感受到全球麻风防治与学术领域的最高水平及最新进展。本次大会的主题是“迈向零麻风世界”,旨在探讨在全球化时代如何将证据更有效地应用于麻风病的早期诊断和治疗等临床护理中,并为麻风病诊疗实践的新视角做好准备。这一拓展的关注点有望吸引来自全球及各地区、尤其是疾病流行国家的众多意见领导者和医疗从业者。由核心意见领导者组成的地区性专科焦点小组也将借此机会召开会议进行研讨。本次大会为分享麻风诊疗实践中的知识与新观点提供了绝佳机会。本届大会为与会者提供了与当地及区域麻风从业者互动、展示学术主张的优质平台,并能彰显对该地区麻风病学发展与进步的承诺。

此次参会让我们意识到,国际麻风防控工作,不仅是疾病本身的诊断与治疗,还包括全流程的康复与社会支持。麻风防治需要超越传统的多学科团队,建立更加系统化、专业化的综合治疗体系。我们在与国际同行交流时,深刻体会到展示中国经验的重要性。我们的研究得到了认可,也让我们更加坚定了“紧抓临床与防控,密切科研现场合作,面向世界”的麻风工作理念。

启发与建议

此次参会为我们未来的工作提供了诸多启发:

**1、**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参会期间,我们参加国际麻风协会(ILA)全体大会,参选ILA副理事长及亚洲区理事。未来应积极参与国际学术活动,加强与亚洲及其它国家的国际交流,同时通过展示中国成果,提升我国在全球麻风防治领域的影响力。

**2、提升中国麻风防治协会的科学性与影响力:**我们在国际麻风大会大力宣传中国麻风防治协会及其科学普及工作。

3、麻风早期诊断技术**:**早期诊断是麻风防控主要手段之一。我们采用realtime PCR技术和数字PCR技术辅助提升麻风早期诊断能力。同时可整合人工智能(AI)技术与麻风病早期诊断量表,构建多模态智能筛查系统,用于麻风的早期诊断。

4、全面消除麻风危害**:**麻风畸残是麻风主要并发症之一,我们与陕西省汉中疗养院合作,对长期居住于麻风院村的临床治愈患者进行行动障碍和社交障碍测试,发现患者普遍存在行动和社交障碍,提示需给予关注及干预。

**5、关注麻风污名化与患者心理健康:**麻风污名化是麻风患者面对的主要问题之一。我们联合陕西省汉中疗养院,对长期居住于麻风院村的临床治愈患者进行心理问题测试,发现普遍存在中-重度心理问题,提示应加对麻风患者心理层面的支持,通过健康教育和心理干预减少麻风污名化现象,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社会适应能力。

6、麻风免疫**:**免疫低下人群易发麻风病,我们探讨中国麻风病与人巨细胞病毒合并感染情况,并做具体分析。

7、向其他热带皮肤病延伸**:**随着麻风防治工作的持续深入,其带来的公共卫生危害被有效控制乃至逐步彻底消除。在此基础上,可以将研究适度拓展至其他热带皮肤病,进一步提升对该类疾病的综合防控与科研水平。

通过此次参会,我们不仅汲取了国际前沿知识和技术,还通过展示中国经验为国内外麻风防治发展贡献了力量。未来,我们将继续努力,将所学应用于实践,加强国际合作,推动我国麻防事业迈上新台阶,全生命周期保护患者健康,消除麻风危害,保护易感人群,紧抓传染病防控关口,关爱弱势群体。

审核:袁联潮

来源: 中国麻风防治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