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30日,杭州市科普反诈体验馆正式启动,标志着杭州市在科普反诈领域的创新探索迈出重要一步。在启动仪式上,杭州市反诈宣传大使陈颖力对“科普反诈”创新模式探索成果进行了全面总结,并对未来科普反诈工作的新征程进行了展望。陈颖力表示,科普反诈工作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参与和努力。

2024年9月浙江省首家科普反诈特色体验馆——上城体验馆在杭州市上城区开馆以来,“科普反诈”模式迅速得到了公众的广泛关注。截至目前,上城体验馆已接待各级部门30余批,参观人数近6万。经抽样回访,体验过的人员“无一人被骗”,真正实现了“多一人体验,少一人被骗”。这一成果不仅有力推动了杭州市电信网络诈骗案发率和案损率的下降,也吸引了西安市、长春市等省内外众多城市的关注。目前,湖州银行已经引入科普反诈智能设备,反馈效果较好:以往单纯通过口头劝阻客户防范诈骗,不够“入脑入心”;当客户通过VR设备直观体验被骗全过程,真正实现“馆内受骗,馆外防骗”。

7月中旬,体验馆联合交通91.8开展现场直播活动,带领观众“云参观”体验馆,直播期间观看人数达10715人,收获评论4000多条,进一步扩大了科普反诈的影响力。

陈颖力介绍:“上城体验馆的成功实践,充分证明了科普反诈模式的有效性和可行性。例如,去年十一假期期间,来自江西的市民一行四人专程前来参观学习,其中两人曾有被骗经历,他们表示如果早点来体验学习,就不会遭受诈骗。”这一案例让陈颖力深刻感受到群众对于科普反诈的迫切需求,也更加坚定了他做好反诈工作的决心。

随着参观人群的持续递增,上城体验馆在接待容量、功能拓展及场景覆盖深度方面,已逐渐难以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科普反诈需求。浙江省农科院80余名研究生到访时,需分两批进行接待;杭州电子科技大学保密专业的100余名学生前来体验学习,尽管该专业对数字信息保护较为重视,但仍有学生遭遇过诈骗,整个专业大三的全体学生都来体验学习,受限于场馆容量,只能分三批完成体验。

为了进一步推广科普反诈模式,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需求,杭州市科普反诈体验馆应运而生。新场馆进行了全方位拓展升级。面积扩展到了1200平方米,可同时容纳100人参观。除了核心的科普反诈板块外,还融入了反邪宣传、杭创大赛科技成果展示,旨在打造一个三位一体的特色科普馆。

科普反诈不仅要实体化运作“引进馆里来”,更要“走出馆外”。在馆外联动方面,与园区、楼宇、街道、社区、高校等加强合作。浙江财经大学金融学院的“金钟防诈守正道融心反邪护万家”实践服务团,近日成立的科普反诈金融联盟,都是科普反诈联动落地的实践案例。

在反诈领域,存在一种普遍认知误区:很多人认为自己肯定不会被诈骗。但其实诈骗离每个人都很近,现在没有被骗,只是因为还没有遇到合适的诈骗剧本。盗窃固然可恨,但涉案金额通常不大,而一次诈骗就能毁掉一个人或一个家庭。所以科普反诈是一项积功德的事业,是关乎民生福祉、需要筑牢防线守好责任的重要工程。如果通过科普反诈,让一个人避免被骗,或者挽救了一个家庭,就是体验馆追求的效果。

未来,杭州市科普反诈体验馆将秉持“模式创新”与“科技反制”的导向,打造杭州科普反诈宣传的“新阵地”。也期待社会各界继续支持和参与到科普反诈工作中来,“反诈没有旁观者,人人都是参与者。”陈颖力呼吁,让我们共同为守护广大市民的“钱袋子”出一份力。

来源: 杭州市科技传播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