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疆大爱是一种超越自我、个体、种族、国界乃至物种的爱。这种爱是无私的、无疆的。在长期的应急管理实践中,我们深刻认识到,应急管理工作的根本宗旨是为人民服务,应急人的力量之源在于对人民群众的无疆大爱。这种无疆大爱,是应急人对党忠诚的具体体现,是践行初心使命的内在要求,是履行职责的强大动力。在惊心动魄的抢险救援现场,在枕戈待旦的应急值守时刻,在精准研判的风险防范前沿,应急人始终以血肉之躯,为生命筑起坚不可摧的钢铁长城。是什么赋予他们穿越生死、直面艰险的勇气?是什么支撑他们在疲惫不堪之时依然坚守岗位?答案无疑是对人民群众那深沉而广博的无疆大爱。在当今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下,深刻领悟并弘扬这种以人民为中心的大爱精神,对于推动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保障人民群众安居乐业,具有极为重大的现实意义与深远的历史价值。
一、淬炼深植于党的宗旨的大爱之源
一是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汲取。“民为邦本,本固邦宁”的古老智慧,如同血脉流淌在中华文明的基因深处。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如同筋骨支撑起中华文明的强健体魄。从“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无不奠定了应急人“人命关天”“救人如救火”的文化根基。二是从“人民至上”的根本立场中萃取。中国共产党自诞生之日起,就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不可动摇的根本宗旨。这绝非空洞口号,而是融入应急管理理念、制度、行动的鲜红底色。这种源于党的根本宗旨的深厚人民情怀,是应急人“无疆大爱”最坚实、最可靠的政治支撑和价值引领。三是从“生命至上”的无疆大爱中升华。“生命至上”,是对每一个生命个体至高价值的尊崇与守护。它体现为灾难前救援人员“向险而行、以命护命”的冲锋,也体现为平凡人对陌生生命“力所能及、倾囊相助”的善意。正是这份大爱,为应急管理工作注入了强大的精神动力,提供了坚实的价值支撑。
二、铸就危难之际奋勇向前的大爱之能
一是磨砺坚如磐石的钢铁意志。应急人常年身处特殊战场,既要经受持久鏖战的生理极限考验,又要承受高强度工作的身心双重磨砺,更要直面各类未知风险与突发变故的严峻挑战。正是这份超越常人的信念力量,让他们在精疲力竭时仍能迸发钢铁般的意志,为守护人民群众生命安全、捍卫社会安宁构筑坚强屏障。二是锤炼应急管理过硬本领。随着人类社会进入风险时代,传统经验模式可能失灵。唯有将对人民的大爱,升华为更深邃的忧患意识、更开阔的战略视野和更强烈的创新驱动力,不断激励应急人学习新技能、研究新规律、探索新方法、运用新技术,牢牢守住安全发展的底线。三是凝聚社会各界磅礴合力。应急人对人民的深厚大爱,是赢得群众信任、唤起社会共鸣、激发共同行动的情感基础。这份爱,激励着应急人走好新时代群众路线,凝聚社会各界力量,发展壮大社会组织,普及人民群众自救互救技能,真正构建起“人人是宣传员、个个是救援员”“人人懂安全、家家会急救”的人民防线。
三、筑起贯穿应急管理全过程的大爱之道
一是强化风险防范。“防患于未然”是应急管理的最高境界,其深层驱动力正是对人民安危的高度关切。这份大爱,促使应急人时刻保持“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秉持如履薄冰的审慎态度,主动向前延伸防线,坚持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强化安全风险源头管控,全面提升社会本质安全水平。二是加强应急准备。对人民的大爱,驱动应急准备追求“宁可备而不用,不可用而无备”的万全之策。这份爱,转化为对准备体系精益求精的打磨,着力构建覆盖各类情景、衔接各方职责、流程清晰可操作、体制机制充分优化的实战体系;转化为对应急物资装备储备的充足保障和科学布局,确保关键时刻“拿得出、调得快、用得上”。三是提升救援效能。对人民的大爱,体现在救援现场,因此要加强体能训练、技能培训、战术演练,定期组织跨部门、跨区域的联合演练,打造一支装备精良、训练有素、反应迅速、指挥有力的救援队伍。确保其关键时刻“拉得出、冲得上、打得赢”,以最快的速度、最高的效率开展救援工作。
四、锻造应对复杂灾难的大爱之智
一是培养独立观察。独立观察是大爱之智的起点,要求应急人突破“经验主义”“惯性思维”“人云亦云”的局限,以“全视角扫描”捕捉灾难中的关键信息,尤其要聚焦“最易被忽略的群体”和“最隐蔽的风险链条”。还要“用脚丈量”“用心做事”,让应急工作更精准地贴合人民群众的真实需求,而非停留在“完成指标”上。二是学会深度思考。深度思考是将“应对经历”转化为“大爱智慧”的关键,既要复盘具体事件的得失,更要推动制度与能力的系统性升级。不能仅停留在“总结成绩、查找疏漏”的表象层面,更要追问“为什么会出现疏漏”“发生问题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如何让同类问题不再发生”。三是坚持不断学习。复杂灾难的形态不断演变,要求应急人以“终身学习”的姿态更新知识储备,让大爱之智始终跟上时代需求。应急工作涉及多领域知识,需主动弥补“专业盲区”和“实践经验”。同时,要向“人民智慧”学习,让专业知识与人民实践形成互补,不断提升理论素养和实战能力。
五、培育前赴后继薪火相传的大爱之人
一是树立广袤大爱的价值观。通过学习哲学、伦理学、社会学、灾害学等知识,理解“大爱”的本质不仅是个人情感的延伸,更是对他人、社会、国家乃至人类的普遍关怀与责任担当。要引导应急人拓展国际视野,关注全球风险挑战的根源,深度理解人类携手应对的必要性,增强其参与全球安全治理的意识和能力。二是铸就真抓实干的行动力。要让无疆大爱从“认知”落地为“行动”。大爱应急人是“干出来的”,不是“谈出来的”,也不是“选出来的”。在实践工作中,应急人永远在利益冲突面前选择“利他”“先公后私”,在责任面前选择主动承担,在危难面前选择挺身而出。三是构建充满大爱的生态系统。通过媒体、公益广告等多种渠道,宣传大爱精神和社会正能量,营造充满关爱、互助、友善的社会氛围。将“仁爱”“兼爱”“博爱”“人类命运共同体”等理念融入全民教育体系,通过故事、榜样、表彰等方式,引导人民群众理解无疆大爱的时代价值和实践要求。
应急人心中那份对人民群众的无疆大爱,不是抽象的概念,而是澎湃于每一次向险而行轨迹上的赤诚热血,是铭刻在“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理念中的精神基因。这份爱,熔铸了中华文明的民本精魂,彰显着党的根本宗旨。在风险挑战日益复杂严峻的今天,这份大爱是应急人自我淬炼、提升本领、凝聚合力的精神灯塔与力量源泉。它催促应急人不断深化对风险演化规律的把握,磨砺科学高效的应对之策;它鞭策应急管理体系在改革中破浪前行,于创新中固本强基;它召唤全社会力量在安全共识下结成命运与共的坚固防线。当亿万人民的安危系于肩头,应急人便以这大爱为火种,燃起守护生命的永恒烈焰。唯有将人民置于心中至高之地,才能在风暴眼中立定脚跟,于无声处积聚移山填海的伟力。
来源: 安全科普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