爷爷奶奶的缝纫机、手表、自行车,父母辈的冰箱、洗衣机、电视机,现代的房子、车子和票子。在时代变迁中,“三大件”如同一把“刻度尺”,承载着人们对于美好生活的期许和社会结构的变迁。
在人工智能时代,“新三大件”又是什么?
杭州宇树科技有限公司联合创始人陈立 主办方供图
7月22日,2025年现代科技馆体系联合行动“AI生活”主题科普活动主场活动现场,杭州宇树科技有限公司联合创始人陈立的答案,指向了一个颠覆性的未来场景——
“20年后的下一代,结婚‘三大件’很有可能是算力、算法和机器人。”
当机器人在家庭中完成洗衣做饭、扫地整理的繁琐家务,同时兼顾照顾小孩、陪伴老人的情感支持。“困扰现代夫妻的矛盾焦点之一,或许能因此找到解决方案。”陈立表示,这不仅将是技术突破,也是人形机器人未来发展的重要实践方向。
2025年现代科技馆体系联合行动“AI生活”主题科普活动主场活动圆桌对话环节
当天上午的科普活动中,长三角科普场馆联盟荣誉主席王小明、之江实验室科学数据枢纽研究中心副主任陈红阳以及陈立,在圆桌对话环节剖析了人工智能技术与人类社会发展的深层关联,开启了一场关于“AI生活”的未来畅想。
之江实验室科学数据枢纽研究中心副主任陈红阳
“AI+正融入各行各业,解决当下的痛点难题。”在陈红阳看来,AI的落地将以“智能体”形态重构产业逻辑。“它如同一颗超级大脑,可以将散落的工作流精密串联。”
比如,在未来的智能家居环境,AI系统能自动感知我们的体温变化并联动空调、能源设备;在医院,医疗AI可以快速解析影像生成报告,压缩医生读片时间,辅助慢性疾病筛选等;无人驾驶汽车也将如“移动快递柜”般自动驶入小区……
宇树科技机器人格斗秀
挥拳踢腿、闪避格挡,活动开场,来自宇树科技的两位“铁拳伙伴”上演了一场超燃格斗场景。在充分拟人的动作背后,展现的是则是人形机器人在智能算法、运动控制、硬件系统等方面的技术能力。
人形机器人,是AI具身化的终极载体之一。陈立介绍,“没有大脑的机器人只是机械空壳。当机器人打通感知、决策与行动闭环的核心挑战,它们的硬件潜力将远超人体极限。他表示,大概3-5年人形机器人将大量走进工厂,实现规范化操作,预计10年左右,它们将走向千家万户。
长三角科普场馆联盟荣誉主席王小明
“可以预想,AI将深度参与人类生活,和人类实现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共存状态。”当硅基生命逼近碳基生命的疆域,科学普及的使命变得空前紧迫而复杂。
现场,作为科普工作者,王小明表示,当AI时代面临数据真伪的迷雾,伦理安全的红线,科技场馆更应该拥抱新技术,利用AI能力打造新的科普体系,从“预制菜式”的机械问答,升级为深度交互的“智慧体”。“把最新的科技成果和科学知识快速传递给大众。消除公众疑虑,从认知促进产业,从认知培养更多行业后备人才。” 王小明说道。
据了解,从7月开始,浙江省将联动全国科技馆通过线上线下共同参与的形式开启“AI生活”主题科普活动。当天现场,从杭州的先进智造工业研学、到宁波探访环保工厂、湖州智能装备探秘,在嘉兴走进前沿科技实验室……省科技馆联合省市多级科技馆、科普教育基地、新质生产力科普馆,以新质生产力科普为主题,重磅推出12条精品科普研学路线。
此外,浙江省科协正式启动“跟着产业去研学”科普行动,组建起一支以记者与中小学生为核心的科普先锋队,深入踏访省内十五个特色产业集群。
在一系列丰富的科普体验中,浙江将打造覆盖范围广泛的科技知识传播网络,推动先进AI技术从实验室走向公众视野,为提高全民科学素质贡献科普力量。
来源: 潮新闻
内容资源由项目单位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