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台风效应
双台风效应,一般是指同时出现两个达到风暴级以上强度的热带气旋,且它们的中心间距不大于20个纬距,相互之间发生影响。双台风互旋时绕着相连的轴线成环状,且互相作反时针方向旋转。旋转中心的位置,依两个台风的相对质量及台风环流强度来决定。通常,一个走得快些,另一个走得慢些,有时也可能合二为一。这个现象是由日本气象学家藤原博士于1923年在水流实验中首先观测到的,所以也称藤原现象。
常见的双台风效应有三种类型:单向影响型、合并型、互相影响型。单向影响型是指,当相距较近的两个台风一强一弱,较强的台风会带动较弱的台风,逆时针方向绕着自己旋转。
当两个台风风力悬殊且距离足够小,风力较弱的台风会被风力较强的台风“吃掉”,被判断为合并型。“势均力敌”的两个台风围绕同一个中心共同转动齐头并进,则被视作互相影响型。
由于西北太平洋暖水水域范围广,双台风或多台风现象并不算罕见。双台风活动盛期集中于7—9月,多台风共舞的现象每年平均出现1.5次。(2023年台风“苏拉”“海葵”“鸿雁”三台共舞)
2019年8月,9号台风“利奇马”和10号“罗莎”在太平洋上“共舞”一周。“利奇马”因给我国带来严重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而被除名。
2020年8月,第7号台风“海高斯”、第8号台风“巴威”在西北太平洋相互作用。其中“巴威”虽未在我国正面登陆,但大风暴雨给我国东北地区带来较大影响。双台风的出现,通常会带来范围更大、持续时间更长的强降水,容易引发洪水灾害和城市内涝。两个甚至多个台风相遇之后,走势会变得复杂莫测。这也给预警预报带来较大难度,因此要提前做好各种防范与防护措施。
台风来临前
①实时关注台风预警信息,合理安排行程;②提前准备好食物、饮用水、应急照明灯具及必需的药品等;③关好门窗,收回窗台阳台上的易掉落物品;④家住低洼处或洪水、滑坡、泥石流等高发地区的居民,要提前撤离到安全区域。
台风到来时
①尽量不要外出,如果必须要外出,避开树木、广告牌、电线杆,远离断头电线,绕开积水;②避免在靠近河、湖、海的路堤和桥上行走,以免被风吹倒或吹落水中;③开车减速慢行,密切观察周边情况,最好寻找安全场所停车暂避。
台风过境后
①事先了解路段情况;②撤离返家后,不要随意使用煤气、自来水、电线线路等,并随时准备在危险发生时向有关部门求救;③注意饮水卫生,水要经过消毒烧开后再喝,尽量饮用干净的瓶装水;④对受淹的住房和公共场所,及时做好消毒和卫生处理。
来源: 中国水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