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和身边所有一切的关系当中都有早年和父母关系的影子。”

以此作为一个开场,我们简要地来了解一下,当我们在一段关系中感到愤怒的时候,愤怒的对象究竟是谁?

在婴儿时期,妈妈没有很好地关注到孩子的需求,不能接纳孩子的“坏情绪”,这个时候的妈妈就是一个“坏妈妈”,会让孩子没有安全感。

在成长过程中,妈妈一直对孩子持打压式教育,慢慢地,孩子越来越自卑。

当有人夸奖她,说她的优点的时候,她并不相信,甚至会想“她是不是别有目的?”。而当别人批评她时,她会很敏锐的捕捉这个批评的信息,产生强烈的认同。

情绪崩溃时,对着“他人”歇斯底里的控诉着。其实是在通过这个“他人”控诉曾经那个“坏妈妈”。

她会一直认为“我不值得”“我不被爱”。当她身边的人对她很好,环境氛围很幸福时,她会无意识想要破坏这个氛围,想要逃离、想要离开。


因为从小没有在妈妈那里获得认可,没有被妈妈所接纳,会让我们产生一种不配得感。这个我不值得好的、我不值得被爱的声音来自早年,我的妈妈告诉我的。她可能没有直接说出来,但她会用各种方式提醒我,我是糟糕的,我是没有价值的。没有被接纳的坏情绪并没有消失,它悄悄藏在了我们的潜意识里,影响着我们。

来源: 小小心理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