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7月28日是**“世界肝炎日”,今年的主题为“社会共治,消除肝炎”**。为进一步普及疾病知识,推动早期筛查和防治,7月28日上午,我院消化内科、心内科、全科医学科、内分泌科、营养科、肝胆外科、超声介入科等多学科专家团队开展“世界肝炎日”主题义诊咨询活动,为群众进行身体检查和健康咨询。
义诊台前,专家们耐心细致地解读报告、解答疑问,针对高风险人群给出个性化建议;护理人员动作麻利地为群众量血压、测血糖;肝胆胰部位的彩超检查也在有序进行中……一位刚拿到报告的阿姨开心地表示:“医生把我的检查结果讲解得很清楚,还提醒我注意饮食,太贴心了!”
此次义诊不仅将便捷、专业的肝健康服务送到群众身边,更有效普及了肝炎防治知识,增强了群众对疾病的认知与自我防护能力,切实提升了群众的健康意识。
【科普时间】
肝脏作为成年人体内最大的实体器官,担负着多种重要的功能,也面临着病毒、酒精、药物等多种潜在威胁。只有了解肝脏健康状况,科学规范治疗,才能降低肝炎对健康造成的危害。
↓↓↓
【PART.01 肝炎的分类】
肝炎通常分为病毒性肝炎和非病毒性肝炎。
1. 甲乙丙丁戊 病毒性肝炎五兄弟——
甲型肝炎病毒(HAV)和戊型肝炎病毒(HEV)主要通过粪口途径传播,属于消化道传染病范畴。这类病毒对外界环境抵抗力较强,在污水、食物中可存活数天至数月。被病毒污染的蔬菜、海鲜,未彻底煮熟的肉类,以及未经消毒的饮用水,都是典型的传播载体。
乙型肝炎病毒(HBV)和丙型肝炎病毒(HCV)通过血液、母婴和性接触传播,其传播依赖“体液交换”机制。值得警惕的是,HBV在体外可存活7天以上,共用未消毒的注射器、牙刷、剃须刀,或在非正规机构进行文眉、拔牙等有创操作时,接触含病毒的血液就可能感染。
丁型肝炎病毒(HDV)是一种缺陷病毒,必须依赖HBV的辅助才能完成复制,因此仅感染乙肝患者。
2. 非病毒性肝炎——
主要包括酒精性肝炎、脂肪性肝炎、药物性肝损伤、自身免疫性肝炎。
【PART.02 6个信号 肝脏在求救】
肝脏是一个**“忍者型”**器官,即使受损,它也不轻易喊疼。如果身体出现以下变化,小心可能是肝脏发出的“求救信号”:
如果出现上述症状,一定要及时检查!
【PART.03 护肝从今天开始】
疫苗是最好的 “防护盾”——
乙肝疫苗和甲肝疫苗已纳入国家免疫规划。全面接种乙肝疫苗,能够有效降低乙肝病毒感染风险。乙型肝炎疫苗全程接种共3针,按照0、1、6个月程序,即接种第1针疫苗后,间隔1、6个月分别注射第2、3针疫苗。
除了接种疫苗,这里还有一份**“护肝宝典”**,快来查收↓↓
信息来源 | 综合自健康中国、健康新海南、湖南疾控、腾讯医典;部分图源网路,侵删
来源: 北辰医院资讯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