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听说过肾结石,觉得它只是“小石头”,没什么大不了。但实际上,这颗小小的结石可能引发剧烈疼痛,甚至损伤肾脏功能。了解肾结石的成因、症状和应对方法,能帮我们更好地预防和处理这个常见的泌尿系统问题。

一、什么是肾结石?

肾结石是尿液中的某些成分(如钙、草酸、尿酸等)在肾脏内结晶、聚集形成的固体块状物。它们大小不一,小的像沙粒,大的可能直径超过1厘米,形状也不规则,有的光滑,有的则像“刺球”,容易划伤尿路。

二、肾结石有哪些典型症状?

- 突发剧烈疼痛:这是肾结石最常见的症状,常被称为“肾绞痛”。疼痛多在腰部或腹部,可能突然发作,像刀割一样,还可能向下腹部、大腿内侧放射,伴随恶心、呕吐。

- 血尿:结石摩擦尿路黏膜,可能导致黏膜出血,尿液颜色变深(呈粉红色、茶色),甚至肉眼可见血丝。

- 排尿异常:可能出现尿频、尿急、尿痛,甚至排尿困难,若结石堵塞尿路,还可能引发肾积水。

- 其他症状:部分患者可能没有明显症状,仅在体检时发现;若合并感染,还会出现发热、寒战等。

三、哪些人容易得肾结石?

- 喝水少的人:尿液浓缩,结晶容易沉淀,增加结石形成风险。

- 饮食不当者:长期高盐、高草酸(如菠菜、苋菜、巧克力)、高嘌呤(如动物内脏、海鲜)饮食,或过量补钙,都可能促进结石生成。

- 久坐不动的人:缺乏运动导致尿液流动缓慢,结晶易在肾脏沉积。

- 有家族遗传史的人:家族中有人患肾结石,自身患病概率会升高。

- 患有某些疾病的人:如痛风(尿酸代谢异常)、甲状旁腺功能亢进(钙代谢异常)、尿路梗阻或感染等,会增加结石风险。

四、肾结石如何治疗?

治疗方法取决于结石的大小、位置和患者症状:

- 保守治疗(小结石):直径小于0.6厘米的结石,可通过多喝水(每天2000-3000毫升)、适当运动(如跳绳、爬楼梯),配合医生开具的排石药物,促进结石自行排出。

- 体外冲击波碎石:对于直径0.6-2厘米的结石,可采用体外冲击波将结石击碎,再通过尿液排出。

- 手术治疗:若结石较大、位置特殊,或引发严重梗阻、感染,可能需要微创手术(如输尿管镜、经皮肾镜)将结石取出。

五、如何预防肾结石?

- 多喝水:每天保证充足饮水,让尿液颜色保持淡黄色或无色,减少结晶形成。

- 调整饮食:少吃高草酸、高嘌呤、高盐食物,适量摄入钙(避免过量补钙,也不要因怕结石而完全不补钙)。

- 规律运动:避免久坐,适当运动能促进尿液循环,减少结石沉积。

- 控制基础病:积极治疗痛风、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等可能引发结石的疾病。

- 定期体检:每年做一次泌尿系统超声检查,早发现、早处理小结石。

肾结石虽然常见,但只要做好预防、早发现早治疗,就能避免其带来的痛苦和危害。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让肾脏远离“小石头”的困扰,才能更好地守护身体健康。

来源: 山西白求恩医院重症医学科 薛吉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