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看了一部电影《好好说再见》,在电影院里我哭得不能自己。影片讲述了身患绝症的单亲妈妈应诺、父亲应大海和女儿丢丢组成的一户特殊家庭,在面对生死诀别时的态度和选择。这部电影不仅触动了我的心灵,也让我有了说说安宁疗护的想法。

在中国,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到来,生老病死每天都在医院上演。当生命的终点不可避免地来临,我们是选择在ICU病房中插满各种管道苦苦挣扎,还是顺其自然,平静接受离别?中国人历来忌讳谈“死”,甚至有“好死不如赖活着”的名言。重症监护病房的垂危患者往往被各种管道和仪器束缚,在生死边缘受尽折磨;而身患绝症的患者则忍着病痛,四处求医问药,只为一线生机。因为我们害怕死亡,害怕面对死亡。

影片中的应诺因为母亲的离世与父亲产生了隔阂,五年未曾回家。在得知自己身患绝症时,她也曾想逃避,想把女儿交给老父亲,独自悄悄离开。然而,父亲得知女儿患病后悲痛欲绝,瞒着女儿买房想为女儿治病,只希望为女儿争取更多时间。他们都不想让对方伤心。最终,应诺选择了安宁疗护。

安宁疗护是一种专注于为生命末期患者,提供身心全面照护的医疗服务模式。它通过症状管理、心理支持、家属协助等方式,帮助患者减轻痛苦、维持尊严、提升生活质量,同时为家属提供情感支持和哀伤辅导。安宁疗护的核心理念包括:维护生命,将死亡视为正常的生理过程;不加速也不拖延死亡;控制疼痛及心理精神问题;提供支持系统以帮助家属处理丧事并进行心理抚慰。

安宁疗护并非放弃对患者的救治,也不是“安乐死”,而是用专业的方法帮助患者,确保其拥有最佳的生活质量,同时帮助患者的家庭和亲属能够平静面对亲人的离世。

安宁疗护无法延长生命的长度,但可以改变生命的宽度。在生命的流逝无法逆转时,不做无谓的折腾,但依然要控制疼痛,缓解不适症状,给予心理支持,协调家人意见,尊重患者的选择,让患者在家人陪伴下做好道别、道歉、道爱、道谢,真正做到生死两相安。

影片的最后,应诺在老父亲的陪伴下,打开了心结,托付了女儿,平静离去。这一幕深深打动了我,让我明白,安宁疗护不仅是对患者的关怀,更是对生命的尊重。

面对死亡,也许没人能真正从容应对。亲人之间也许无法就死亡话题,进行无障碍沟通。都说亲人的爱是最后的止痛剂,然而中国人历来羞涩,不善于直接表达爱,遮遮掩掩,唯恐引起对方不适。以致离去时,发现还有许多事情没有交接,许多心意没有表达。

安宁疗护,在生命的末期,通过家庭会议、心愿卡片等方式,表达临终患者的心愿,鼓励家属敞开心扉,表达爱意,温暖生命的最后一公里。安宁疗护不仅仅是为了患者,也是为了那些即将失去亲人的家属们,让他们能够在最后的时光里不留遗憾。

安宁疗护起源于英国的临终关怀(hospice care)。1988年7月天津医学院(现天津医科大学)临终关怀研究中心成立,这是中国第一家安宁疗护专门研究机构,该中心建立了中国第一家临终关怀病房,成为中国安宁疗护发展史上重要的里程碑。2019年,温州市成为第二批安宁疗护国家级试点城市,温州市中心医院成为温州市首家安宁疗护国家级试点城市承担单位,2021年,安宁疗护病房正式开科。

有了安宁疗护,让生如夏花之绚烂,死如秋叶之静美,成为现实。这不仅是对生命的尊重,更是对爱的延续。

□温州市中心医院护理部主任护师周敏

来源: 温州市护理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