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风老人夏季的特殊风险:一容易脱水,二室内外温差过大。
1. 血液黏稠度剧增:高温下出汗量可达每日1000ml以上,身体隐性脱水导致血容量下降、血液浓缩。中风老人血管弹性差且多伴高血脂,血液黏稠易诱发脑血栓二次形成。
2. 口渴感知迟钝:老年人中枢敏感度下降,常“不觉得渴”却已脱水,需主动提醒补水。
3. 温差诱发血管痉挛:室内外温差>8℃时(如从38°户外进入25°空调房),血管可能剧烈收缩痉挛,有中风复发风险。
防栓的关键在“喝对”
冷知识:淡盐水不是首选,低钠高钾汤饮更优。
避免单纯淡盐水:多数中风老人合并高血压,过量钠盐加重血管负担。
建议改用“三豆饮”(绿豆30g+赤小豆30g+黑豆30g+乌梅2颗煮水):绿豆解暑、赤小豆利湿、黑豆固肾,乌梅酸甘化阴生津。
补水节奏:晨起空腹200ml温水(降低夜间血液黏度),三餐前半小时100ml,睡前床头备水小口润喉。每日总量1500ml~2000ml,心衰/肾衰者遵医嘱调量。
忌冰饮:冰水刺激消化道血管收缩,反致脑部供血减少;温凉绿豆汤(不加糖)或菊花茶更安全。
隐形补水食物:瓜茄类“天然水囊”
冬瓜、丝瓜、番茄含水量>95%,且富含钾镁(调节血管张力),可做冬瓜荷叶汤(鲜荷叶1张+冬瓜500g清煮)替代部分饮水,兼具清热利湿功效。
食物选择
根据老人的个体需要,科学选择“三低一高”食材 。
慎碰“血栓加速器”食物
- 高脂肉汤:猪骨汤等乳白色汤含丰富的乳化脂肪,直接提升血黏度。
- 隔夜凉菜:隔夜凉拌菜易滋生李斯特菌,引发腹泻脱水诱发血栓。
- 咸腌制品:榨菜、腐乳等隐性盐使血压日内波动>20mmHg,增加血管破裂风险。
关键禁忌:忌饱餐后立即午睡
餐后血液涌向胃肠,脑部供血减少,此时睡眠易致缺血性中风。建议餐后1小时再午休,或采用 “半卧位假寐”。
“吃饭异常”可能是中风前兆
- 突发吞咽困难:吃饭频繁呛咳、流涎,提示脑干供血异常。
- 味觉错乱:将咸味说成甜味,或抱怨“饭菜没味”,可能为丘脑梗死信号。
- 嗜睡拒食:饭后异常困倦且拒绝再进食,需警惕颅内压升高。
出现任一症状,立即测血压并就医!
中风老人度夏饮食“三字诀”
-“温”:饮温汤、食温饭,忌温差刺激。
-“慢”:小口喝水、细嚼慢咽,餐后缓动。
-“通”:膳食纤维保肠通,血脉流通防栓堵。
来源: 温州市护理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