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6年7月25日,元谋猿人化石年龄测定改写历史

1976年7月25日,中国地质科学研究院地质力学研究所通过古地磁学方法,首次测定云南元谋猿人化石的年代为距今170万年左右。这一突破性成果不仅将中国已知最早猿人化石的年代向前推进了100多万年,更将第四纪地质历史的研究上限扩展了200万年,为人类起源与演化研究提供了关键的时间坐标。

1965年5月1日,地质工作者在云南省元谋县上那蚌村西北小山岗的第四纪间冰期河湖相沉积层中,首次发现两颗人类上内侧门齿化石。这两颗门齿齿冠完整、石化程度深,属于同一青年男性个体,其粗壮的形态特征与北京猿人相似,但舌面模式更为复杂,显示出更原始的演化特征。

元谋猿人门齿化石

伴随牙齿化石出土的,还有脉石英打制的刮削器、石核等7件石制品,以及大量炭屑与哺乳动物化石。炭屑呈多层分布,最大直径达15毫米,且与哺乳动物骨骼伴生,暗示元谋人已掌握用火技术。这一发现与1973年出土的烧骨共同构成早期人类用火的直接证据,将人类用火历史向前推进至170万年前。

古地磁断代方法,是基于地球磁场在漫长地质历史中不断变化这一特性。地球磁场的南北极并非固定不变,而是会发生倒转。不同时期的地层,会记录下当时地球磁场的方向和强度等信息。通过对含有化石的地层进行古地磁分析,就能推算出地层形成的年代,进而确定化石的年代。正是借助这一科学手段,元谋人的神秘面纱被进一步揭开。

地球磁场在漫长地质历史中不断变化

然而,元谋猿人的年代争议始终存在。古地磁测定法虽显示其生存于早更新世晚期,但部分学者认为该技术仅能提供相对年代,需结合同位素测年法才能获得精确数值。由于碳14测年法仅适用于四五万年内的样本,而元谋人化石的年代远超此范围,争议焦点集中于地层中的网纹红土——这种因湿热气候形成的鲜红色土壤层,其存在表明该地层至少形成于80万年前,为元谋人年代下限提供了地质学佐证。

无论如何,元谋猿人化石的发现彻底改写了人类起源史的认知框架。此前,中国已知最早的猿人化石为北京猿人(距今70万至20万年)与蓝田猿人(距今80万至75万年),而元谋猿人将中国直立人存在的年代上限向前推进了100多万年,成为亚洲已知最早的原始人类代表之一。这一发现不仅填补了早期人类演化链的空白,更揭示了中国西南地区在人类起源研究中的核心地位。

元谋猿人假想塑像

从地质学视角看,元谋组地层被确定为距今150万至310万年间形成,较此前认知扩展了200万年。这一结论基于地层中发现的爪蹄兽、云南马等第三纪残存动物化石,以及桑氏鬣狗、山西轴鹿等早更新世动物群,共同构建出170万年前元谋盆地亚热带草原与森林交织的生态环境。

元谋猿人遗址的发现推动了多学科交叉研究。1982年,遗址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7年,元谋猿人陈列馆建成,成为公众了解人类起源的重要窗口。

如今,学术界对元谋人年代的研究仍在持续。2000年,美国古人类学界权威专家基于网纹红土的测定结果,肯定了中国学者关于元谋人年代的研究结论。尽管争议尚未完全平息,但元谋猿人作为人类演化关键环节的证据地位已获得国际认可。

参考来源:贵州卫视、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来源: 江苏省科学技术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