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经南:仰望星空筑梦北斗 大国重器行稳致远

刘经南,男,汉族,1943年生,湖南长沙人,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1982年9月毕业于武汉测绘学院天文大地测量专业,获硕士学位。曾历任湖南省煤田物测队技术员、助理工程师,湘潭矿业学院(现湖南科技大学)教师,武汉测绘科技大学(现武汉大学测绘学院)教师。1992年1月任武汉测绘科技大学大地测量系副主任兼地学空间测量与地球科学研究所副所长;1993年12月任武汉测绘科技大学地球科学与测量工程学院卫星测量所所长;1995年9月任武汉测绘科技大学地学测量工程学院院长;1997年2月任武汉测绘科技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副厅局级);1999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2000年8月任武汉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2003年7月任武汉大学党委常委、校长(副部级);2012年9月至2018年8月任昆山杜克大学校长。刘经南院士还是教育部科学技术委员会委员、湖北省天文学会副理事长、《武汉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主编、《测绘学报》编委、国际GPS(全球定位系统)地球动力学服务组织(IGS)协调成员、国际杂志《全球定位系统解决方案》(GPS Solutions)编委。现任国家卫星定位系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中国测绘学会常务理事、国际《全球定位系统世界》(GPS WORLD)杂志编委、国际GPS地球动力学服务组织协调成员。2008年当选全国政协第十一届全国委员会委员。

刘经南院士负责完成了国家A、B级GPS网的设计方案和数据处理、深圳市连续运行卫星定位服务系统、湖北清江隔河岩大坝GPS形变监测系统的总体设计方案和软件开发、中国广域差分GPS建设方案等多项科研项目,推动了中国省级及城市级连续运行卫星定位服务系统的建设。先后获得3次国家科技进步奖,多次省部级科技进步奖和1次国家教委教学成果奖一等奖。曾获得中国科协“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等多项荣誉称号。代表著作为《GPS广域差分定位原理和方法》,发表论文150余篇,其代表作有《精密全球卫星定位系统多期复测研究青藏高原现今地壳运动与应变》等。他还是国产卫星准实时厘米级精密定轨系统及其重大工程应用的主要完成人之一,2019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获得者。2019年12月26日,入选“新中国70周年百名湖湘人物”榜单,并获得湖北省2019年度科学技术突出贡献奖等诸多奖项。

来源: 武汉教育电视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