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菊华/高州市人民医院/超声科
从当上准妈妈开始,女性发现窈窕淑女已经成为过往。新生命的到来为家庭带来快乐和惊喜的同时,因为怀孕、分娩导致的“漏尿”、子宫脱垂、粪便控制能力差等“难言之隐”同样让很多女性经历着痛苦,不敢大笑、打喷嚏、咳嗽、跑步甚至出门旅游,但又只能一个人默默承受。这一系列问题可能是由于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导致的。
还有不少女性鼓起勇气到医院泌尿科进行超声检查,也查不出原因。随着医学影像技术的发展,盆底超声正以其独特的"超"能力,为女性健康打开一扇全新的观察窗口。今天我们不聊衣服和化妆品,只聊盆底超声检查那些事。
什么是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
女性的盆底相当于一张吊床,前后连接耻骨和尾骨,由肌肉、韧带和筋膜组成,默默支撑着膀胱、子宫、阴道、直肠等脏器,同时盆底还负责控制排尿、排便、性功能等功能。伴随着分娩、年龄、内分泌等因素的影响,盆底肌肌肉弹性逐渐减弱,导致盆底器官移位、脱出等,继而引出一系列盆底疾病,统称为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
很多产后(顺产或者剖腹产)年轻女性、老年女性,会出现产后漏尿、大便控制差或者子宫下垂甚至下垂到外阴,严重影响生活,但是不能向外人说。现代人给这个疾病起了一个很形象的名字,“社交癌”,意为因为正常的跑、跳、咳嗽、大笑、打喷嚏导致尿失禁,从而不敢靠近他人,甚至不敢出门。
发生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怎么办?
盆底超声检查是诊断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首选检查方式,以其无创、重复性好、无放射和经济实惠等优点受到广大患者的欢迎。盆底超声检查患者排空大小便,平躺于检查床上,屁股下垫阴超垫,屈膝仰卧位,先行阴道超声检查,后将盆底超声探头放于患者会阴部位,在指导患者静息、缩肛、valsalva状态下,采用二维图像、动态四维图像,动态直观观察盆底脏器位置,评估盆底功能状况,过程简单无创。盆底超声检查可以精确测量残余尿、逼尿肌厚度、尿道倾斜角、膀胱尿道后角、膀胱/子宫/直肠位置,观察尿道内口有无开放,尿道周围有无异常回声等关键指标,能捕捉到静息、缩肛、咳嗽或用力时器官移动的画面。在出现以上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时,请不要讳疾忌医,而是及时到妇产科或泌尿外科请医生申请盆底超声检查,了解盆底功能情况,及时采取治疗和康复训练措施。
盆底超声检查有哪些优势?
与CT或MRI相比,盆底超声具有独特优势:无辐射、可动态观察、费用低廉、操作简便及可反复检查。超声探头能够直观观察到盆腔三个腔室,诊断盆底组织、器官的结构、功能。盆底超声检查能够反复多次进行,通过检查结果对比评估了解治疗情况和恢复效果。盆底超声检查还能发现你尿道、直肠等疾病以及会阴部病变等。许多医院已将盆底超声列为常规检查项目,四维成像,提供更丰富的诊断信息。
盆底超声检查适应症有哪些?
盆底超声特别适合以下人群:1.前腔室相关异常:尿失禁、排尿异常、尿道及尿道周围病变、反复尿路感染,尿频、尿急,或排尿困难患者;2.中腔室相关异常:子宫脱垂、阴道穹隆脱垂等;3.后腔室相关异常:排便异常,直肠下段、肛周及其周围病变;4.肛提肌和肛门括约肌等盆底肌损伤;5.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治疗前后的评估,盆底植入材料的观察;6.与慢性盆腔疼痛相关的盆底疾病筛查。盆底超声检查能早期发现盆底功能障碍,在症状加重前及时干预。对于准备怀孕的女性,盆底评估还能预测分娩风险,帮助制定个性化的分娩计划。
什么时候要进行盆底超声检查?
盆底超声检查能够早期发现、诊断和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并且在早期指导患者恢复盆底功能。盆底超声检查一般自然分娩在产后6-8周进行,剖宫产后若无症状,在产后8-12周进行,产后42天(即6周)至6个月,是盆底肌的黄金修复期,此时盆底肌水肿消退,肌纤维处于可塑性较强的阶段,修复效率最高,干预方式包括凯格尔运动、电刺激、生物反馈治疗;产后6个月至1年,是盆底肌的有效修复期,若错过黄金期,仍可在产后1年内进行干预,但恢复速度较慢,需加强训练强度;产后1年后,补救性修复期,超过1年盆底肌粘连加重,需要长时间训练或结合磁刺激、子宫托等辅助手段,部分严重者需要手术干预,因此,建议产后女性产褥期过后,无特殊不适,尽早行盆底超声检查了解盆底情况,以便早期干预达到最好疗效。
盆底超声检查需要注意哪些问题?
检查前10分钟排空膀胱及直肠,避免尿液或粪便过多影响图像质量;检查当天穿宽松衣物,方便检查操作;月经期间不宜检查,建议在月经干净后3-7天进行;若近期做过盆腔手术、放置子宫托或者网片等情况,需提前告知医生;检查时需放松身体,配合医生指令完成缩肛、屏气等动作。检查过程无痛感,时间约15-20分钟。检查后无特殊注意事项,可正常活动。如有阴道出血、腹痛等不适,应及时告知医生。
一、非手术治疗:轻中度患者或者手术前的保守治疗
(一)生活方式干预:
(1)控制体重:保持运动习惯,体重控制BMI<24kg/m²;
(2)改善饮食结构:对于便秘患者,推荐提高膳食纤维摄入及饮水量;对于尿频或尿失禁患者,应减少咖啡机液体的摄入;
(3)戒烟:盆腔结缔组织重要组成成分为胶原蛋白,吸烟不仅影响胶原蛋白的合成,且吸烟导致过度咳嗽或慢性呼吸道疾病会加剧解剖缺陷、损害盆底肌肉功能并使腹压增加而影响盆底肌力;对尿失禁患者,香烟中的一氧化碳和尼古丁对逼尿肌有刺激作用,引起盆底神经损伤,加重尿失禁症状;
(4)控制血糖:糖尿病科导致盆底骨骼肌、结缔组织、周围神经组织及微血管损伤,造成盆底支持结构的完整性和功能异常;
(5)盆底肌锻炼:目前临床最常用的是凯格尔运动(Kegel运动),凯格尔运动通过缩紧肛门和阴道的动作增强盆底肌力量,改善阴道脱垂,预防子宫脱垂,具体训练方法为:排空小便,收缩肛门和阴道肌肉(类似憋尿动作),每次收缩3-5秒,放松5秒,每日3组,每组10-15次;适当加大难度时:保持平躺姿势,双手放在大腿外侧,掌心朝下,双腿屈曲,屁股抬高,收缩肛门和阴道,维持5-10秒,再放松休息5-10秒,重复收缩和放松的动作,10到15次为一组,每天进行3-4组。在发力过程中,腹部、臀部和大腿不要用力,保持呼吸均匀,不要憋气。
(二)生物反馈治疗
生物反馈治疗是一种患者主动参与的治疗方法,用视觉信号反馈肌肉活动信息,充分利用患者的主观能动性,不仅经济方便、痛苦小,而且患者接受度高。生物反馈是运用仪器通过视觉或听觉信号,揭示人体内部正常或异常活动的方法,通过操控无意识的生理活动来控制机体内部变化。Kegel运动和电刺激治疗分别是生物反馈疗法的重要组成部分。生物反馈电刺激疗法是在患者直肠或阴道内放置电极,首次治疗前评估患者盆底肌肉强弱,并根据疾病诊断设置相对应的治疗模式。
(三)骶神经调节
骶神经调节术对盆底疼痛综合征、神经源性下尿路功能障碍、间质性膀胱炎及慢性功能性便秘均有一定的疗效。
骶神经调节术是借助介入技术对特定骶神经连续施加低频电脉冲,通过兴奋或抑制神经通路来调节异常的神经反射,进而影响并调节膀胱、尿道、肛门括约肌等骶神经支配器官、组织的功能,从而达到治疗目的的一种神经调节技术。骶神经调节术可应用于多种难治性下尿路功能障碍。包括顽固性尿频-尿急综合征、难治性急迫性尿失禁;特发性尿潴留或非梗阻性尿潴留;排便功能障碍,如便失禁等。
(四)经皮电刺激
经皮电刺激价廉、安全、无创、简便易学且可随意调节刺激电流频率与强度,便于制定个性化治疗方案,易被患者与医生采纳。
经皮电刺激可增强肌肉力量和肌肉敏感性,其通过体表将电流导入人体刺激盆底神经使盆底肌肉产生被动性收缩运动,促进局部血液循环,从而改善盆腔器官功能。经皮电刺激短期内可增强盆底肌肉训练的效果,有效治疗盆底失禁类疾病。
(五)盆底磁刺激
磁刺激疗法具有操作简便、无创、无侵入、穿透力强等特点,可有效改善盆底功能,临床推广应用意义较大。
磁刺激是电磁感应原理衍生出的一种治疗方法,组织中的电流受其精确诱导,促使神经轴去极化,反复激活肌肉组织,增强其肌力和耐力,使盆底功能受盆底肌群活动影响而改善。
(六)包括药物和其他中医疗法等。
**二、**手术治疗:适用于重度盆底功能障碍或保守治疗无效者。
随着健康意识的提高,盆底超声正在帮助越来越多的女性摆脱难言之隐。这项技术不仅提供了客观的诊断依据,更让患者直观了解自身状况,从而积极配合治疗。当出现尿粪失禁、脏器下垂等症状时,不必默默忍受,及时就医检查才是明智之选。
来源: 高州市人民医院/超声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