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山毛孩子

“性别密码”大揭秘

漫步红山,你是否曾对着一对甜蜜依偎的小动物陷入沉思:“他们长得……好像不太一样?这真的是一家人吗?”

别怀疑!动物们之间的“雌雄有别”可不仅仅体现在行为上,更是常常大大方方地写在脸上、身上、甚至头上!

今天就让我们化身“动物侦探”,一起解锁红山毛孩子们视觉效果上的“性别密码”。

“第一案”

气味与标记......

想分辨考拉的性别?秘诀在胸口!

雄性考拉在胸部中央有一道非常明显的棕黄色胸腺,能分泌出一种对母考拉来说是“诱惑”的气味。雄性考拉会把这气味涂抹在树上,既是宣告领地“朋友圈”,也是给心仪的雌性考拉发送“求爱信息”。

雌性考拉的胸前则是干干净净的洁白一片,没有这样的腺体。

省流版

(雄:胸口有黄棕色腺体;雌:胸口洁白)

世界上最大的啮齿动物水豚,也有和考拉相似的特点,不过是要看鼻子!

成年雄性水豚的鼻部上方长着一个黑亮亮、椭圆形的凸起腺体,像粘了颗油亮的黑豆。这个腺体能分泌特殊气味液体,用于标记领地和吸引异性。

加油哇,杏仁~

雌性水豚的鼻部上方则较为光滑平坦,没有这个显眼的“黑豆”标记。

仔细看鼻子,区别还是很大的

省流版

(雄:鼻上有黑亮腺体;雌:鼻子光滑)

“第二案”

特殊的“身份证”

小麂和獐都是机敏的小型鹿科动物,小麂区分性别主要看“头顶功夫”。

雄性小麂拥有标志性的小型鹿角,角尖锋利,靠近基部有一个短分叉。更关键的是,角基前部的毛是黑色,并一路向下延伸到前额,形成一个清晰可见的黑色“V”字形标记。

那雌性小麂呢?她们不长角噢,但在前额中央会有一个菱形的黑色斑块。

“头顶功夫”这一招,在獐这里就行不通啦,因为无论是雄性獐还是雌性獐,都是不长角的。区别在于,雄性獐子有明显外露的獠牙。

雌性不光没有角,也没有獠牙。

省流版

(小麂:雄有角+V字黑纹;雌无角+额心黑斑

獐:雄有獠牙;雌无)

想区分成年亚洲象的性别,也可以看牙!

成年雄性亚洲象拥有令人震撼的巨大象牙,象牙会明显突出唇外,长度甚至可达2米,且末端常常微微上翘,威风凛凛。

成年雌象和幼象虽然也长象牙,但通常非常短小,几乎不突出唇外或者仅突出一点点,不仔细看很难发现~

路麦:并不是没有牙,只是不明显~

省流版

(雄:长大牙外露;雌/幼:短小牙或看不见)

红背须僧面猴和白面僧面猴,都是来自南美洲的灵长类,他们各自都有着让人啼笑皆非的性别特点。

无论公母,红背须僧面猴都有一个特别突出的……“子孙袋”。

不过细看还是有很大的区别:雄性的饱满充盈,雌性的则相对干瘪。

看一看,哪边是雄性哪边是雌性呀?

白面僧面猴则是看毛色和“脸谱”:雄性通体漆黑,只有脸部是醒目的纯白,对比强烈。

雌性体毛是灰褐色,脸上有两条从眼睛到鼻子的白色垂直线条,胸腹部有时还会带有橙棕色毛发。

杜杜和花花一家,大家应该都会区分了吧?

省流版

(红背须僧面猴:看“袋子”饱满度;

白面僧面猴:雄性黑身白脸,雌性灰褐脸带白线)

“第三案”

鸟儿的色彩密码

住在犀鸟园的花冠皱盔犀鸟,最明显的区别就在它们的“围脖”——准确地说,是喉囊!

雄鸟有着亮眼的明黄色喉囊,宛如系上了一条奢华领带。头部和颈部是纯净的白色,后脑勺还披散着略显红色的飘逸毛发。

而雌鸟,喉囊是优雅深邃的钴蓝色,头部则是统一的深色羽毛,没有那些张扬的“发丝”。

省流版

(雄:黄喉+白毛红发;雌:蓝喉+深色头)

犀鸟园还有另外一种双角犀鸟,辨识度同样超高!他们最醒目的特征就是头顶那个巨大、中凹、前端有两个“犄角”的盔突,像不像戴了个头盔?

雄鸟拥有炽热的红色虹膜,盔突的前端和后端呈现出黑色。

而雌鸟的虹膜则是白色,盔突的前端和后端则是醒目的橙红色!

无论公母,他们都拥有令人羡慕的浓密“眼睫毛”。

省流版

(雄:红眼+黑盔角;雌:白眼+橙红盔角)

高黎贡的美丽雉类白鹇,雄鸟堪称鸟中“白马王子”:通体以耀眼的白色为主,上面密布着精致的黑色斑纹,头顶是蓬松如丝的蓝黑色羽冠,脸颊是鲜艳的赤红色,有着长长的白色尾羽。

相比之下,雌鸟则低调得多,全身是保护色绝佳的橄榄褐色。

省流版

(雄:白底黑纹红脸;雌:棕褐低调)

要说雌雄差异最最最最最显著的鸟,小编认为非折衷鹦鹉莫属,简直像是两个不同的物种!

雄鸟全身披着鲜亮夺目的翠绿色羽毛,翅膀边缘镶着蓝边,翅膀下方和身体侧面则点缀着鲜艳的红色,红嘴黑下巴。

雌鸟则完全是一团燃烧的深红色火焰,仅在胸部和头部之间有一圈蓝紫色的“项链”羽毛,翅膀下方是神秘的蓝紫色,黑嘴黄眼睛。

这配色,大自然真是把“红配绿”给玩转了!

省流版

(雄:翠绿+红腋;雌:全红+紫项链)

“第四案”

长大后就成了他/她?

说到白眉长臂猿、白颊长臂猿、黄颊长臂猿这几种不同的长臂猿,幼崽在出生时非常相似,都拥有一身乳白、乳黄色的毛发。

大约在 1-2岁时,毛色会经历一次显著的转变,迅速由浅变深,最终呈现出至近乎全黑的色泽。

变色中的长臂猿幼崽

与此同时,脸颊上也开始显现出各自物种的特征:黄颊长臂猿幼崽脸颊出现黄色毛发,白眉和白颊长臂猿幼崽则显现出白色毛发。这个阶段的幼猿,无论未来性别如何,在外形上都酷似雄性。

白颊长臂猿父子俩

真正的性别分化发生在6岁左右,也是接近性成熟的关键时期:

雌性个体的毛色会经历一个神奇的逆转过程:原本深色的毛发逐渐变浅。

白眉长臂猿的雌性最终会披上灰白色的“外衣”;黄颊长臂猿和白颊长臂猿的雌性则会变成金黄色,并且头顶都会保留一块清晰可见的、呈梯形的暗褐色冠斑,这是她们成年后的重要标志。

成年雌性白颊长臂猿

雄性个体则维持着深色的毛发不变。

白眉长臂猿雄性保持通体黑色,其标志性的白色眉毛会愈发明显。黄颊长臂猿雄性同样保持黑色,并拥有显著的黄色面颊毛和隆起的簇状冠毛。白颊长臂猿雄性也是黑色为主,搭配着白色的面颊毛以及隆起的簇状冠毛。

黄颊长臂猿一家

成年的白眉长臂猿(左雄右雌)

省流版

(幼崽:金灿灿→变黑似小雄猿;

成年雌:变浅色+头顶褐斑;

成年雄:保持深色)

川金丝猴的性别差异在成年个体上尤为显著。

成年雄性不仅体型远大于雌性,最标志性的特征是肩背部覆盖着长而浓密、宛如金色斗篷的华丽毛发。此外,成年雄性拥有一个独特的面部特征——在嘴角两侧生有显著的瘤状突起。

可不兴看到肚子圆圆的金丝猴就以为是孕期雌猴呦

相比之下,成年雌性则体型明显较小,毛色相对雄性更浅或偏灰调,肩背部的金色长毛不如雄性发达浓密,且不具有雄性那种明显的嘴角瘤。

省流版

(雄:嘴角瘤+长背毛;雌:无嘴角瘤)

这些动物独特的外在特征差异,是他们适应自然、繁衍后代、维系群体的重要生存密码,远非简单的“长相不同”,而是生命演化的精妙策略。

下次来红山,不妨带上这份指南细心观察。当我们能辨别犀鸟喉囊的色彩、认出考拉的胸前标记、看懂长臂猿的毛色变化,对这些神奇生命的理解便会更深一层,也更懂得生物多样性的精妙与动物家庭的独特魅力。

来源: 南京市红山森林动物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