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冬病夏治”的火热开启,不少患者开始贴敷“三伏贴”。但是,很多人不知道的是,夏季也是治疗和控制糖尿病的黄金期。

南京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内分泌病科主任张永文介绍,夏季高温促进血管扩张、出汗增多,基础代谢率提高,能量消耗增加,血糖自然消耗更快。同时,人体对胰岛素的敏感性增强,胰岛素分泌效率更高,部分患者甚至可减少胰岛素的用量;炎热天气会导致很多人的食欲下降,患者更倾向于选择清淡食物,高碳水和高脂食物摄入减少,类似“天然低糖饮食”状态。此外,夏季蔬菜水果丰富,高纤维饮食有助于血糖稳定;夏季昼长夜短,户外活动增多,进一步加速糖分消耗。运动结合代谢加快,形成“双倍降糖”效果。

张永文介绍说,虽然夏季是“控糖”的黄金期,但是也有三大风险值得注意和警惕。

第一,低血糖风险升高:夏季血糖普遍偏低,若未及时调整药量或规律进食,易引发低血糖。建议随身携带糖果、定时加餐,并加强血糖监测。

第二,感染与并发症隐患:夏季蚊虫叮咬或足部刮伤后,高血糖环境易滋生细菌,需注意清洁防护,如有不适要第一时间到医院就诊。

第三,饮食误区:水果(如荔枝、西瓜)和冷饮过量摄入会抵消控糖效果,建议选择低糖果蔬(如苹果、黄瓜),并避免含糖饮料。

夏季是糖尿病患者控糖的黄金期,但仍需注意饮食调整。日常生活中可选择血糖生成指数(GI)低的食物,如黑米、藜麦、燕麦等全谷物;每日摄入30~35g膳食纤维;每餐先吃蔬菜,再吃蛋白质,最后吃主食,细嚼慢咽(每餐15~20分钟),可降低餐后血糖峰值。

此外,每日饮水1500~ 3000ml(淡茶水或白开水),分次饮用,避免一次性大量喝水。注意补充电解质,防止高温脱水导致血液黏稠;烹饪方式注意少油少盐,多用蒸、煮、凉拌,避免煎炸。夏季的代谢特性为控糖提供了“天然助力”,但需平衡饮食、运动与药物调整,避免低血糖和感染。

通讯员杨璞本报记者杨羽

来源: 江苏省科学技术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