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7月15日,亚洲首例霸王龙足迹在中国发现
一提到恐龙,霸王龙肯定是知名度最高的“巨星”。然而,长久以来,亚洲地区未曾发现霸王龙的足迹。2019年7月15日,中外古生物学专家宣布,在江西省赣州市发现了一处大型恐龙足迹。此次发现标志着中国乃至亚洲首次记录到暴龙类足迹,对探究中国白垩纪末期恐龙种群的分布及演化具有重大意义。
霸王龙足迹沙地凹型
修路挖出霸王龙脚印被民间收藏者收藏
此次发现填补了我国白垩纪晚期恐龙足迹记录的空白,尤其珍贵的是,暴龙类作为顶级掠食者,其化石本就稀少。中国地质大学副教授邢立达指出,中国恐龙足迹多见于侏罗纪及白垩纪早期,晚期记录极为罕见。
据赣州博物馆钮科程馆长介绍,该足迹化石最初由当地修路施工队偶然发现于一块巨大红色砂岩上,形态奇特。施工队随即联系博物馆,但遗憾的是,因缺乏比例尺信息且后续失联,该足迹化石最终遗失。
尽管一度错失,古生物学家们的努力并未白费。两个月后,户外爱好者徐承华向邢立达提供了关键线索:赣州民间收藏界流传着一枚疑似大型恐龙足迹化石,长达58厘米。邢立达看到照片后确认,这正是之前遗失的大脚印。
邢立达分析,该足迹爪痕尖锐,跖趾垫发达,显示出稳固的脚部结构,尤其是第II趾极为发达,旁侧还有疑似大拇趾的外翻凸起。这些特征均指向肉食性恐龙,且与北美暴龙足迹高度相似。结合年代与地域背景,只有暴龙类能留下如此大的足迹,且与加拿大发现的暴龙足迹极为一致。因此,该足迹被确认为中国乃至亚洲首例暴龙类足迹。
脚印极可能属于赣州本地发现的虔州龙
霸王龙,亦称暴龙,是兽脚类超大型肉食性恐龙的一种。成年暴龙体长通常可达12.8米,高度为5.5米,体重约6.8吨,特征包括一张装备有数十厘米长香蕉状巨齿的大嘴,以及强健的颈椎结构。其前肢相对弱小,而后肢与尾巴极为发达。
暴龙生存于晚白垩世末期,时间跨度约为6850万至6550万年前,随后在白垩纪-古近纪大灭绝事件中灭绝。北美洲广泛分布着暴龙的化石记录,而亚洲地区则存在其近亲物种,如特暴龙和分支龙。
古生物学家邢立达指出:“长久以来,寻找暴龙类足迹,即史上最大肉食恐龙的足迹,一直是我们的梦想。然而,这类足迹极为罕见,目前主要在美国新墨西哥州、科罗拉多州、怀俄明州、蒙大拿州及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省有所发现。在中国,恐龙足迹多见于侏罗纪和白垩纪早期地层,白垩纪晚期足迹记录稀缺,暴龙类足迹更是凤毛麟角。”
通过足迹分析,古生物学家推测此次发现的暴龙足迹造迹者体长可达7.5米,这与赣州地区发现的虔州龙体长(7.5至9米)高度吻合。邢立达强调:“足迹与虔州龙骨骼化石的发现地点相距仅33公里,考虑到顶级掠食者的活动范围,该区域掠食者种类可能单一,因此这次发现的暴龙足迹极有可能是虔州龙所留。”
《科学通报》杂志封面
目前,这枚珍贵的恐龙足迹化石已被英良世界石材自然历史博物馆(位于福建省南安市)收藏。博物馆负责人钮科程表示,该足迹化石尺寸巨大,是中国现存最大的肉食性恐龙足迹之一。
参考来源:中国科学院地质地球所、央广网、新华网
来源: 江苏省科学技术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