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为什么总想喝饮料?
你有没有想过,明明喝水就能解渴,为什么大家还是对饮料欲罢不能?核心原因其实只有一个——糖。
刚出生的宝宝喝上一口甜水都会开心地笑,人类对甜味的喜爱几乎是天生的。而且研究表明,无论是真糖还是代糖,它们和某些成瘾物质之间竟然有很多相似之处,也就是说——甜味真的会上瘾。
不仅如此,糖还能刺激大脑分泌多巴胺,这种“快乐信号”能让人心情愉悦,甚至提升对愉悦的感知能力。但问题是,多巴胺的作用会让人越来越渴望糖分,久而久之,你会发现自己对甜食和高糖饮料越来越依赖,甚至不知不觉摄入过量。
市场上很多饮料都打着“无糖、0蔗糖、0卡路里”的旗号,看起来很健康,但实际上,这些饮料可能才是健康的最大陷阱!今天我们就来聊聊饮料的那些“坑”,以及如何聪明避开。
果汁:真的健康吗?
一提到健康饮品,很多人第一时间想到的是果汁。可你知道吗?果汁其实是饮料中“坑”最多的一种!
如何看懂果汁包装上的文字游戏?
市面上的果汁主要分为以下几种:
✅真正的果汁
• 100%纯果汁(HPP/NFC):最天然,只有果汁和水,推荐度最高。
❌“坑爹”果汁
• 浓缩还原果汁:经过浓缩处理,营养流失了一部分,但相对还算靠谱。
• 果汁饮料:通常是果汁 水 糖 添加剂,已经不算真正的果汁了。
• 果味饮料:几乎没有真正的果汁,只是加了香精、糖和水的“伪果汁”。
如果真的想喝果汁,怎么选?
✅方案1:选真正的果汁
如果实在想喝果汁,就选HPP(超高压灭菌)或NFC(非浓缩还原)果汁,尽量避开“果味饮料”。
✅方案2:自制果汁 稀释
比如泡一壶冷泡绿茶,隔夜后加1/3的果汁,选樱桃汁、柚子汁、梨汁这种升糖指数低的果汁,还能加冰块、苏打水调味,既好喝又减少糖分摄入。
✅方案3:直接用新鲜水果制作
比如把水果捣碎,配上茶水,就是一杯真正的水果茶。乌龙茶 桃子、柠檬 绿茶,都是很不错的搭配!
另外,如果你喜欢喝美式咖啡,还可以试试果汁 黑咖啡,既健康又能提神。
奶茶:“0反式脂肪”的奶茶,到底有多“油”
很多奶茶店开始宣传“0反式脂肪、0蔗糖”,让人误以为奶茶已经变健康了。但你有没有想过,为什么外面的奶茶比家里冲的牛奶更醇厚?
答案是:添加剂。
现在的奶茶虽然去掉了反式脂肪酸,但为了保持浓厚的口感,很多奶茶都会额外添加增稠剂和油脂,比如单硬脂酸甘油酯、明胶、瓜尔豆胶等,让它喝起来比普通牛奶还要顺滑香浓。
你喝的奶茶到底有多“油”
全脂牛奶的脂肪含量≈ 3g/100ml
正常稀释后的奶茶脂肪含量≈ 2g/100ml
奶盖奶茶的脂肪含量≈ 6.3g/100ml!(是牛奶的2倍!)
有研究指出,一杯500ml的奶盖奶茶,可能含有9g的反式脂肪酸,而中国营养学会建议每天反式脂肪酸摄入量不超过2g。
如何选择更健康的奶茶?
✅避开奶盖!脂肪含量超标,喝多了等于慢性伤害。
✅点“茶 纯牛奶”的组合,比奶精或奶油类的选择健康很多。
✅别贪杯,控制在500ml以内,毕竟成年人每日推荐牛奶摄入量就是500ml。
✅自己动手,做一杯红茶 牛奶的健康奶茶,还可以加点红枣、姜汁等天然配料。
“0糖”真的健康吗?
很多人看到“0蔗糖”就以为无糖了,其实不然!“0蔗糖” ≠ “不含糖”,它很可能加了别的糖,比如果糖、葡萄糖、麦芽糖,这些糖的升糖速度甚至比蔗糖更快!
此外,还有很多“0糖”饮料使用了代糖(甜味剂),但最近的研究表明,代糖可能带来不少健康隐患:
• 每天喝950ml以上的代糖饮料,死亡率增加30%,心血管病死亡率增加43%。
• 每多摄入250ml代糖饮料,糖尿病风险增加15%。
• 代糖并不会真正帮助减重,反而可能让你对甜味更加上瘾。
代糖的种类有哪些?
⚠️糖醇类:赤藓糖醇、山梨糖醇(容易导致腹胀、腹泻)
⚠️天然提取类:甜菊糖、罗汉果甜苷(味道有点奇怪)
⚠️人工合成类:阿斯巴甜、安赛蜜、甜蜜素(长期摄入仍存争议)
如果你没有血糖问题,与其喝代糖饮料,不如偶尔喝点真正的糖,起码它的风险是可知的。
✅每天额外糖分摄入不超过25g(相当于三分糖的300ml饮料),是比较健康的范围。
如何挑选一杯真正健康的饮料?
如果不想掉坑里,选饮料时记住两个关键点:
1️⃣是否额外添加了糖?(看配料表有没有蔗糖、果糖、糖浆等)
2️⃣是否额外添加了饱和脂肪?(看脂肪含量是否超过1.2g/100ml)
按照新加坡饮料分级,最推荐的A级饮料标准是:
• 含糖量 <1g/100ml,且不含任何甜味剂
• 饱和脂肪酸 ≤ 0.7g/100ml
以后我们在超市买饮料,只要对照这两个数据,基本就能挑到健康的“好饮料”了!
来源: 本文依据《膳食指南》,原创于星空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