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孙文媛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

胡梦蝶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 副主任护师

审核:许东奎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 主任医师

胃癌是常见的消化系统恶性肿瘤,这一恶性肿瘤,正无声地侵袭着人们的健康。在国家癌症中心发布的全国癌症报告[1]中,2022年数据显示,胃癌发病率在所有肿瘤中位列第五,死亡率位列第三。2022年,我国胃癌新发病例占全球胃癌新发病例的37.0%,死亡病例占39.4%[2]。中国胃癌的高发病率和高死亡率给居民带来沉重的负担,已成为我国当前面临的一大公共卫生问题[3]。胃癌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4],其中生活方式在胃癌的发生中扮演了重要角色。

一、胃癌与生活方式的关系

(一)饮食习惯

1.饮食不规律:长期饮食不规律,如晚餐过晚、不吃早餐等,可能导致胃黏膜损伤,增加胃癌风险[5]。

2.高盐饮食:长期摄入高盐食物会增加胃癌的发生风险[6]。盐分过高的食物会损伤胃黏膜,降低其防御能力,从而增加致癌物质的吸收。腌制食品中含有的亚硝酸盐在体内可转化为亚硝胺,这是一种强致癌物质。

常见高盐食物有哪些呢?

(1)调味品:如酱油、味精、鸡精、酱类(甜面酱、豆瓣酱等)、腐乳、蚝油等。

(2)腌制、熏制食品:如腌肉、烟熏肉、咸菜、酱菜、咸鸭蛋、咸鱼等。

(3)即食肉制品:如火腿、香肠、泡椒凤爪、酱牛肉、叉烧肉、小红肠、午餐肉、腊肉等。

(4)即食海产品:如虾皮、鱼片干、鱿鱼干、海苔、鱼罐头等。

(5)膨化食品:如薯片、薯条、玉米片、虾条等。

(6)其他食品:如咸味坚果(炒葵花籽、小核桃、炒花生米等)、话梅、甘草杏、方便面、卤蛋、豆腐干、臭豆腐、五香豆、素火腿、兰花豆等。

图1 版权图片 不授权转载

3.吸烟与饮酒:吸烟可增加胃黏膜癌变的风险,且吸烟量越大,风险越高。过量饮酒可能损伤胃黏膜,增加胃癌的风险。

4.不良饮食结构:如饮食中缺乏新鲜蔬菜和水果,新鲜蔬菜和水果中富含抗氧化剂,有助于预防胃癌,缺乏则可能增加胃癌的发生风险[7]。

(二)感染因素

幽门螺杆菌(Hp)感染是胃癌发生的重要因素[8]。幽门螺杆菌感染可引起慢性胃炎、胃溃疡,长期感染还可能诱发胃癌。日常生活中,共用餐具、不洁饮食等可增加幽门螺杆菌的感染风险。

(三)肥胖与运动

肥胖和缺乏运动也是胃癌的潜在危险因素。肥胖可能导致体内激素水平失衡,影响免疫功能,增加患癌风险。而适量的运动有助于提高身体免疫力,减少胃癌的发生风险。

(四)压力管理

长期承受精神压力可能会削弱胃黏膜的防御功能,这在一定程度上可能会增加患胃癌的风险。

(五)快节奏的生活方式

快节奏的生活方式可能会造成饮食和睡眠的不规律,而这些因素均与胃癌风险的提升存在关联。

为了保护胃部健康,建议采取以下措施:①减少幽门螺杆菌感染风险;②戒烟限酒,减少烟草和酒精对胃黏膜的刺激;③保持均衡的饮食,增加蔬菜和水果的摄入,减少高盐和高脂肪食物的摄入;④保持适当的体重,并进行规律的体育活动,以增强身体的代谢和免疫功能;⑤学会有效的压力管理技巧,如进行适当的运动、冥想,积极参加兴趣活动等,以减少精神压力对健康的影响。

通过这些生活方式的调整,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患胃癌的风险。

二、胃癌早期筛查的方法

1.胃镜检查:胃镜检查是目前发现胃癌最有效、最直观的检查方法,通过内窥镜直接观察胃黏膜的情况,能够发现早期癌变或者癌前病变。

图2 版权图片 不授权转载

2.幽门螺杆菌检测:幽门螺杆菌感染与胃癌的发生密切相关,可以通过呼气试验、血清抗体检测或胃黏膜活检等方式进行检测。

3.上消化道造影:患者口服造影剂后,通过X线成像观察胃的形态和结构变化。

4.血液肿瘤标志物检测:胃癌的肿瘤标志物是辅助诊断和监测病情的重要指标,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1)糖类抗原72-4(CA72-4):对胃癌的敏感性较高,常与其他标志物联合检测,可提高诊断的准确性。

(2)胃蛋白酶原(PG):包括PGⅠ和PGⅡ,其比值变化可反映胃黏膜萎缩情况,对胃癌的早期筛查有一定意义。

(3)癌胚抗原(CEA):在胃癌中该值可能升高,但特异性不高,也可见于其他消化道肿瘤或非肿瘤疾病。

(4)糖类抗原19-9(CA19-9):对胃癌的诊断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尤其在进展期胃癌中该值升高较明显,但也可能在胰腺癌、胆道疾病中升高。

(5)糖类抗原242(CA242):在胃癌中该值可有不同程度升高,与CA19-9联合使用有助于评估病情。

虽然这些标志物的检测有助于提示癌症的存在,但它们并非特异性指标,早期胃癌患者的血液中这些标志物往往并未显著升高。需要注意的是,肿瘤标志物升高不一定意味着患有胃癌,其结果需结合临床症状、胃镜检查及病理结果综合判断。

三、胃癌筛查的重要性

1.早期发现,治疗效果显著:早期胃癌是可以通过手术根治的。通过定期筛查,医生可以在胃癌仍处于局限阶段时发现病变,及早进行治疗。研究显示,早期胃癌的5年生存率可以达到90%以上,而中晚期胃癌的生存率则显著下降。

2.可发现癌前病变:除了直接发现胃癌,筛查还能够识别癌前病变,如胃黏膜萎缩、肠上皮化生或异型增生。通过筛查及早发现这些病变,医生会建议患者进行生活方式的调整或治疗干预,从而阻止癌变的发生。

3.有效降低高危人群的发病率:部分人群患胃癌的风险较高,如有胃癌家族史者、长期幽门螺杆菌感染者、既往有胃溃疡或胃部手术史者、50岁以上人群等,因此,定期筛查对这些高危人群尤为重要。

四、哪些人应该定期进行胃癌筛查?

1.40岁以上的成年人,尤其是50岁以上者。

2.有胃癌家族史者。

3.长期幽门螺杆菌感染者。

4.有慢性胃炎、胃溃疡病史者。

5.经常吸烟、饮酒者,尤其是重度吸烟或长期酗酒者。

6.饮食习惯不良者,如长期高盐、高腌制食品摄入人群。

7.体重过低或不明原因贫血者。

总之,胃癌在全球范围内仍然是一个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特别是在中国等发展中国家。通过改善饮食习惯、根治幽门螺杆菌感染和早期筛查,可以有效降低胃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科学的筛查和预防措施,可以让我们远离胃癌的威胁,享受更健康的生活。

参考文献:

HAN B, ZHENG R, ZENG H, et al. Cancer incidence and mortality in China, 2022[J]. J Natl Cancer Cent. 2024,4(1):47-53. \

[2]董军令,杨惠,李娜.1992—2021年中国居民胃癌发病率变化趋势分析[J].中国癌症防治杂志,2024,16(5):593-597.

[3]赫捷,陈万青,李兆申,等.中国胃癌筛查与早诊早治指南(2022,北京)[J].中国肿瘤,2022,3l(7):488,527.

[4]杨丹丹,姚学成,张昕涵,等.中国人群胃癌发病影响因素的Meta分析[J].预防医学,2022,34(6):561-570.

[5]中国抗癌协会胃癌专业委员会,中国医师协会外科医师分会上消化道外科医师委员会,中国人群健康风险管理协作组-胃癌专业组.中国人群胃癌风险管理公众指南(2023版)[J].中华医学杂志,2023,103(36):2837-2849.

[6]WU X, CHEN L, CHENG J, et al. Effect of dietary salt intake on risk of gastric cancer: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of case-control studies[J]. Nutrients, 2022,14(20):4260.

[7]NAEMI KERMANSHAHI M, SAFAEI E, TUTUNCHI H, et al. Fruit and vegetable intake in relation to gastric cancer risk: A comprehensive and updated systematic review and dose-response meta-analysis of cohort studies[J]. Front Nutr, 2023, 10: 973171.

[8]MADDINENI G, XIE J J, BRAHMBHATT B, et al. Diet and carcinogenesis of gastric cancer[J]. Curr Opin Gastroenterol, 2022, 38(6): 588-591.

来源: 中华医学会

内容资源由项目单位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