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A:我的嘴唇反复起皮还裂口,总是忍不住去撕嘴皮,痛得很!
患者B:我的嘴唇经常莫名其妙就就肿成香肠嘴了,影响颜值,还伴随阵阵疼痛,咋回事啊?
“唇炎”不是一种单一的疾病,而是形形色色唇部炎性疾病的总称。除了特发于唇部的炎症,它还可能是其他口腔黏膜病在唇部的表现(如扁平苔藓、盘状红斑狼疮)或是系统性疾病的特有临床表征(如克罗恩病、梅罗综合征)。今天我们就先重点聊一聊较为常见的5种特发于唇部的炎症。
1.慢性非特异性唇炎
也称慢性唇炎。以唇部反复出现的干燥、脱屑、皲裂为主要特征的称为慢性脱屑性唇炎。基本上你的嘴唇反复干、起皮,不痒不肿无渗出,只有干裂开了口子才痛,那多半就是它。
如果你的嘴唇反复糜烂,伴有炎性渗出物形成黄色痂壳,出血时会凝结血痂。再加上不自觉咬唇、手撕痂皮导致病损部位渗出加重,形成“痂上叠痂”,那就是慢性糜烂性唇炎了,也属于慢性唇炎。
慢性唇炎的病因不太明确,每个人都可能不一样,包括:
· 气候干燥、风吹
· 忍不住老舔嘴唇
· 爱抠死皮、咬嘴角
· 烟酒和辛辣烫食的刺激
**· 精神因素,**例如郁闷、烦躁、愤怒、多虑等
那该咋办喃?
✅ 避免刺激因素是首要措施,别舔嘴唇,别撕死皮。
✅ 选择一款成分简单的润唇膏,例如医用凡士林,保持唇部湿润。
✅ 合并感染时可用抗生素软膏,但请务必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2. 过敏性唇炎
嘴唇突然肿了、红了、脱皮,还刺辣辣的,像被辣椒水糊了一圈?仔细回想,是不是前两天刚换了牙膏、口红、吃了新零食或者用了啥护肤品?这可能就是“过敏”。
✅立马停用最近换的新东西,不管是吃的还是抹的。
✅护唇产品最好选“无香精、无酒精、无防腐剂”。
✅特别提醒(纹唇):纹唇使用的染料、麻药等都可能成为过敏原,部分患者在纹唇后一段时间(甚至数月后)才出现过敏反应。
✅还找不到元凶?去医院做个“斑贴试验”看看是不是对啥东西敏感。
3. 晒出来的唇炎(光化性唇炎)
也称日光性唇炎,是过度日光照射引起的唇炎。有明显的季节性,往往春末起病,夏季加重,秋季减轻或消退。这个容易被忽略,以下人群要特别注意:常年在户外工作的人(搞建筑、送外卖、搞绿化);喜欢钓鱼、骑车、爬山的朋友。
长期紫外线照射下,嘴唇不但干,还会慢慢变白、脱屑、粗糙甚至裂口。更重要的是:这类唇炎有癌变的可能性。
重点:防晒。
✅严格防晒:尽可能避免日光曝晒。户外活动时要采取防护措施,例如戴遮光帽或戴口罩,唇部涂布具有防晒功能的润唇膏,户外活动需勤补涂。
✅及时就医:有明显变化时,及时就诊。
4. 嘴唇肿得像香肠:
警惕肉芽肿性唇炎
这种唇炎不太多见,它的特点是:嘴唇莫名肿起来,摸起来还发硬、发紧,起初可能还会自己消退,后面就越来越难消了。
有时候,它不是嘴唇自己出问题,而是跟全身性疾病(比如克罗恩病、结节病)挂钩的“信号灯”。
如果你嘴唇持续肿、不消、变硬——不要拖,去医院找医生看一看。
5. 一些比较少见的唇炎
唇腺开口发炎渗液的“腺性唇炎”:下唇布满针尖大小的小孔,挤压时能分泌出一滴滴清亮透明的黏液,早上嘴唇常常黏在一起。
淋巴细胞堆在嘴唇里的“良性淋巴组织增生性唇炎”:下唇中央反复剧痒和黄色渗液,一揉一咬就流液、结痂,如此反复发作。
这些类型唇炎发生概率小,如果遇上请及时就医哦。
唇炎患者的“高危行为”
· 舔唇大法:唾液含有消化酶,舔唇只会陷入“越舔越干,越干越舔”的恶性循环。
· 手撕死皮:撕扯会造成新的创伤和出血,大大增加感染和炎症加重的风险。
· 迷之药膏:不明成分的网红药膏、万能膏风险极高,轻则无效,重则可能引起过敏、激素依赖,让问题雪上加霜。药膏不能乱用,明确类型、对症下药才是关键。
护唇宝典
在明确诊断和针对性治疗之前,避免刺激+科学护理是缓解症状、促进恢复的“必修课”:
来源: 华西口腔健康教育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