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池 熠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重症医学科 呼吸治疗师

袁婷婷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重症医学科 主管护师

刘金榜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重症医学科 副主任护师

审核:隆 云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重症医学科 主任医师

何怀武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重症医学科 主任医师

李尊柱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重症医学科 主任护师

罗红波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重症医学科 副主任护师

肺部健康是个与“呼吸”相关的大问题,保护好我们的肺尤为重要!体检时,胸片、CT是了解肺部情况的常用方法,可您听说过一种“不用X线也能监测肺部通气”的技术吗?

在重症监护室(ICU),患者病情变化莫测,医生想要实时掌握肺部病情,就需要一个“智能帮手”——电阻抗断层成像技术(EIT)。电阻抗断层成像技术就像中医里的“切脉诊病”,通过“电流绕体,一探究竟”这种“非侵入性检查”即可为医生呈现“可视化监测”,让患者“省力气,少受罪”!

一、电阻抗断层成像技术是什么

电阻抗断层成像技术是一种无创、无辐射、可视化的新型床旁医学成像技术。其通过环绕胸部的电极带施加微弱电流,同时感应呼吸过程中胸腔内的生物电阻抗变化,并利用成像算法实现肺通气的实时动态监测,可及时发现肺区域通气异常,为临床干预提供依据。

图1 版权图片 不授权转载

二、电阻抗断层成像仪器是怎么工作的

电阻抗断层成像仪器由一条含多个电极的胸带和监测主机构成。医生会在患者胸部特定水平位置环绕电极胸带,胸带电极阵列贴合患者胸廓后连接主机,启动后显示屏即可呈现实时肺部通气图像。

“电阻抗”指其成像原理(基于欧姆定律)。体表电极如“触角”般向体内发射安全微电流,并测量呼吸时电极间的电压变化,利用不同组织电阻抗的差异,通过检测呼吸时胸腔阻抗变化反映肺通气分布。

“断层成像”指主要显示电极胸带所在横断面的肺部通气情况。

图2 版权图片 不授权转载

想象一下:肺如气球。吸气时气体进入,阻抗升高,通气图变亮;呼气时气体排出,阻抗降低,通气图变暗。通过“阻抗变化图像”,可实时、动态、直观、连续观察呼吸状况。

三、电阻抗断层成像有哪些优点

电阻抗断层成像可无创、无辐射地在床旁完成检查,动态连续监测患者肺部通气情况,敏锐捕捉通气异常并直观呈现,为诊疗提供指导。在此期间,无需外出或频繁移动患者,至关重要!

图3 版权图片 不授权转载

四、电阻抗断层成像如何守卫肺部健康

1. 死角一扫见,通气不拖延

肺部若存在“通风死角”,氧气无法进入,二氧化碳难以排出。例如:慢性阻塞性肺病术后患者血氧饱和度低,电阻抗断层成像显示左肺背侧通气不良。纤维支气管镜吸痰后,通气恢复,血氧改善。

图4 版权图片 不授权转载

2. 疗效实时看,评估不跑偏

以吸入性肺炎为例:俯卧位治疗后,电阻抗断层成像显示肺部通气显著改善且分布均匀,验证了治疗有效性。

图5 版权图片 不授权转载

3. 参数量身定,呼吸更舒缓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需呼吸机支持,但参数不当可能造成损伤。电阻抗断层成像通过对比不同参数下的通气情况,辅助医生个性化设置呼吸机参数,如选择最佳呼气末正压通气PEEP值。

4. 撤机早预判,处置更心安

准备撤机时,电阻抗断层成像可监测通气变化,预测撤机可行性。例如:脱机后左肺通气显著变差,提示撤机风险高。

图6 版权图片 不授权转载

结语

电阻抗断层成像技术正逐步获得临床认可,未来有望在便携性、分辨率和AI分析方面突破,成为重症患者肺部健康的“透视眼”,助力“畅快呼吸”!

来源: 中华医学会

内容资源由项目单位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