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暑已至,热浪滚滚,防暑药成了家家户户的“标配”。风油精、清凉油一抹,藿香正气水(液)一喝,仿佛就能瞬间驱散暑气,让人神清气爽。但是你知道吗?这些看似平常的防暑药,如果用不对,反而可能伤身!
今天,咱们就来一场防暑药“大揭秘”,让你在小暑时节科学用药,健康度夏!
01
风油精、清凉油
小物件大作用,并非人人都适用
清凉油和风油精,价格亲民,效果显著,是防暑止痒的“神器”。但它们虽然功能相似,成分和适用人群却有所不同。
**清凉油:**主要含樟脑、薄荷脑,侧重缓解头晕、鼻塞和中暑症状;
**风油精:**除了樟脑、薄荷脑,还多了水杨酸甲酯,更适用于蚊虫叮咬后的皮肤炎症和伤风感冒引起的头痛。
但这两样“宝贝”可不是人人都能用的:
**1.皮肤烫伤、有溃疡的人:**千万别用!清凉和刺激的感觉可能会让伤口“雪上加霜”,延缓愈合。
**2.容易过敏的人:**用后皮肤出现皮疹、瘙痒、红肿,应立即停用。小朋友第一次使用,建议先涂一点点在皮肤上,观察至少半天无异样再用。
**3.孕妇和三岁以下孩子:**慎用!为了安全起见,最好还是选择其他更温和的防暑方式。
02
藿香正气水/液、十滴水
中暑“救星”,但别乱用
藿香正气水/液和十滴水,是夏季常用的中成药,能缓解轻微中暑。但它们并非“万能药”,用不对反而可能适得其反!
藿香正气水/液,一般含有酒精,适合治疗“阴暑”。什么是“阴暑”?简单来说,就是因为贪凉饮冷,比如出汗后立即洗冷水澡、喝冷饮,导致皮肤毛孔收缩,身体难以散热而中暑。症状包括畏寒头痛、发热无汗、鼻塞流涕等。
而十滴水,则更适用于“阳暑”。“阳暑”是大家最熟悉的中暑情况,主要因为长时间在高温、通风不良的环境下劳作导致,表现为头晕、头痛、胸闷等。
但两者都含酒精,服用时千万别和头孢菌素类、甲硝唑等药一起用,否则可能引发双硫仑样反应,出现头痛、头晕、恶心等症状,严重时甚至危及生命!
对酒精过敏的人,可以选择不含酒精的剂型,如藿香正气片、藿香正气胶囊、十滴水软胶囊等。但无论哪种剂型,如果服药3天后症状未缓解,都应及时就医。
03
仁丹、人丹
名字相似,功效大不同
仁丹和人丹,虽然名字只有一字之差,但成分、功能、安全性却大相径庭。
仁丹:清暑开窍,用于中暑引起的恶心胸闷、头昏;
人丹:驱风健胃,用于消化不良、恶心呕吐、轻度中暑。
安全提示:
1.仁丹:含有毒性中药朱砂,肝肾功能不全患者和孕妇禁用!服药1天症状无改善,就要去医院就诊。
2.人丹:含有樟脑,婴幼儿和孕妇禁用!脾胃虚寒泄泻者(即长期拉肚子、排便稀的人)慎服。服药3天症状无改善,也应去医院就诊。
**重要提醒:**仁丹和人丹不建议一起服用,以免药物相互作用,影响疗效或增加不良反应风险。
用药小贴士
1.防暑药主要起预防作用,或用于轻度中暑。若已出现体温迅速升高、嗜睡、惊厥、昏迷等症状,或轻度中暑超过三天未缓解,请立即就医!
2.服药期间忌口:烟、酒、辛辣、生冷、油腻食物都要远离,以免影响药效。
3.特殊人群用药需谨慎:孕妇、儿童、慢性病患者等,应在医师指导下用药,切勿自行盲目用药。
小暑时节热浪滔,防暑降温不可抛。
然则用药更关键,稍有差池祸难消。
莫使“救命”成“伤身”,
科学选药心莫焦。
健康度夏乐逍遥,清爽一夏无烦恼。
防暑“揭秘”来相告,
助你暑气全赶跑!
来源: 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