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是中国古代神话中的动物,为鳞虫之长,是中华民族的象征之一。相传,龙能飞行、擅变化,会呼风唤雨,与凤凰、麒麟等并列为祥瑞,古代主要寓意皇权。

在现实中,有这样一类身怀绝技的动物。它们有些被冠以“龙”的名号,有些则拥有“金钟罩”、“铁布衫”等武林传说中的神功奇巧。下面,让我们一起走近现实中的“龙”——蜥蜴。

一、五爪金龙——圆鼻巨蜥

在古代传说中,“五爪金龙”被视为龙族的首领,以此为图案绘制的衣物与物件只有历代帝王可以使用。在动物学中,“五爪金龙”则是圆鼻巨蜥的别称。

圆鼻巨蜥广泛分布于我国南部,属于大型蜥蜴,其体长可达2米,最大的可以超过3米。它们因特征性的尖圆吻端而得名,肌肉发达,尾长而有力,身上覆有会随年龄增长而逐渐消失的黄色斑点。由于靠水而生、善于游泳,也有人称它们为“水巨蜥”。圆鼻巨蜥以强力的下颚、锯齿状的牙齿和锋利的爪子来捕食或防御,食谱主要包括鱼、蟹、蛙、鸟、部分爬行类及小型哺乳类动物,也吃腐肉。

二、飞翼乘风——斑飞蜥

飞龙在天,是《易经·乾卦》中第五爻的爻辞。在现实中,就有这样一种小型蜥蜴被冠以“飞龙”的名号。

斑飞蜥是飞蜥属成员中的代表,主要分布于海南、广西、云南、西藏等地。作为严格的树栖动物,它们通常使用体侧有延长肋骨支撑翼膜形成的皮翼,以俯冲跳下-平缓滑翔-上扑着陆的方式在树木间移动,并因此得名。在滑翔阶段,斑飞蜥会用长尾掌握平衡,控制方向,单次飞行距离可达60米。

三、踏水狂奔——双嵴冠蜥

“水上漂”原本是一种仅存在于传说中的轻功,指不借助任何辅助工具在水面上奔跑,如履平地;在现实中,有一种蜥蜴却将这门绝学练成了生存必备技能。

双嵴冠蜥分布于中美洲,是冠蜥属的成员之一。为躲避捕食者,头顶冠状突起、身披绿色鳞甲的它们能用双腿以飞快的速度跑过河面。奔跑时,它们伸开的皮脚趾会与下沉的水面形成斜面支撑,将力量补给身体对侧,而较高的跑动速度则让它们能够维持力量平衡,防止侧翻。据测算,成年双嵴冠蜥个体的奔跑速度可达2.14米/秒。

能够破浪前行的海鬣蜥,能够改变颜色的盔甲避役,能够首尾相接的犰狳环尾蜥……有着各色特殊能力的蜥蜴们构成了爬行动物中最丰富的动物类群。因栖息地丧失与盗猎的影响,这些四脚游“龙”的数量急剧减少,有的甚至已从原产地消失。

来源: 南宁动物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