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徘徊南飞的孔雀,蓝天翱翔的雄鹰,雪地起舞的仙鹤,枝头鸣唱的黄鹂,鸟类出现在我们诗词歌赋与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那你知道,“植物园中的动物园”里,有哪些隐藏在灌木与树丛里的鸟邻居吗?

一、麻雀

栗身,褐背,棕脑袋;黑嘴,黑斑,白围脖。“鸟”如其名的麻雀是城市内最常见的鸟类之一,由于身体结构限制,它们的地面行进方式是齐足跳动,看起来蹦蹦跳跳,非常可爱。

作为友邻之一,麻雀们会在各种建筑上的空洞、缝隙,甚至空调外机的孔洞中筑巢。除了谷粒、草籽、果实,繁殖期间的麻雀还会消灭大量昆虫,是我们身边的灭虫好手之一。


二、珠颈斑鸠(jīu)

比起麻雀在巢址上的随遇而安,同样栖居于人类附近的“傻咕咕”看起来就有些过于敷衍了。

珠颈斑鸠因脖子上自带密集恐惧症效果的黑白波点围脖而得名,和鸽子一样喜欢在地上走动觅食,有人靠近才会飞起躲避。斑鸠们敷衍的传闻来自于它们不挑不捡的筑巢态度,地点可以是花盆、阳台支架、晾晒的衣物,巢材可以是衣架、塑料瓶、垃圾袋,看起来确实十分的“凑合”,但也一点没耽误它们尽心尽力地把小斑鸠们平安养大。

虽然巢做得粗糙了些,但上可为猛禽供食,下可为庄稼除虫,看起来呆傻的它们也是生态系统中不可缺少的一环。


三、白鹡鸰(jílíng)

地上跑的不止是鸽子和斑鸠,还可以是白鹡鸰。

白肚子,黑帽子,胸前围个小兜子,这种鹡鸰科的小型鸟类同样很喜欢在地面活动。大多数时候,它们只在靠得很近时才会起飞,贴近地面成波浪形飞至安全距离后便又落在地上。由于喜欢在水域附近栖息,站立时又有上下摆尾的习性,还有“点水雀”的别称。

白鹡鸰的巢就比斑鸠精致得多。不仅巢址会选在屋顶、洞穴、石缝等不易被发觉的地方,由草茎编成的杯状巢体内还会衬上柔软的绒毛,小鹡鸰们的生活环境自然也更为舒适。


四、暗绿绣眼鸟

大家小时候,有没有听说过“绿豆鸟”?绿胁绿颊绿脑袋,黄喉黄领白肚皮,拥有这样外形的它们属于雀形目绣眼鸟科,学名叫暗绿绣眼鸟,和画眉一样拥有纯白的眼线。

它们常出没于灌木丛、果园等地,喜欢在灌丛枝叶与花丛间穿梭跳跃,非常活泼。

同样是以草茎做巢,绣眼鸟巢更像一个悬挂在树枝上的吊篮,内衬绒毛、蛛丝、苔藓等,看上去十分小巧精致。暗绿绣眼鸟体型虽小,繁殖期时却是非常有力的昆虫杀手,在控制昆虫数量方面有巨大贡献。


我们身边的鸟儿们可不止这几种。头戴黑帽耳带红的红耳鹎,廊前檐下年年归的家燕,群居树顶齐做窝的白鹭和夜鹭……作为被列入《有重要生态、科学、社会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的物种,它们不仅是与我们共栖的友邻,也是消灭农林害虫、维持生态平衡的功臣。

鸟类本身是生物多样性状况和趋势的最准确表征之一,保护鸟类,并不仅仅是保护它们本身,更是通过食物链的影响,保护我们周围的生态环境,进而保护我们的地球家园。

来源: 南宁动物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