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北京市气象台预报,7月5日至12日,北京基本每天都有雨,多为分散性降雨。

当前,我国全面进入主汛期

如何提前知晓汛期灾害预警信息?

怎样做好汛期健康防护?

答案在这里

什么是汛期?

汛期是指江河由于流域内季节性降水、融冰、化雪等引起季节性水位上涨的时期。我国南北方各流域进入汛期时间不同,南方汛期一般为4月至10月,主汛期为6月至8月,北方汛期一般为6至9月,主汛期为7月至8月。

特别是7月下半月到8月上半月,是我国主汛期的重要阶段之一,也被称为“七下八上”。

进入汛期,全国各地不同程度遭遇暴雨天气,洪水、泥石流等自然灾害随时可能发生。而随着城市不断发展,地面硬化、渗水性降低,强降雨天气导致的城市内涝也有所增多,稍不注意就会将自己置身危险之中,甚至导致伤亡。

“七下八上”为何如此多雨?

在“七下八上”时,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达到全年最北位置,水汽不断向北输送。

图片

图片来源:中央广电总台中国之声

这股暖湿气流一旦与东移南下的冷空气相遇,就容易形成强降水和持续性降水。此时,北方进入主雨季。同时南海和西太平洋的台风活动也进入活跃期,影响沿海地区。

北方的雨在汛期分布集中,暴雨强度大;南方虽然雨水多,但分布在数个多雨时段。北方承受暴雨能力通常比南方弱,容易出现洪涝及城市内涝、山洪、山体滑坡、泥石流等次生灾害。

图片

图片来源:中央广电总台中国之声

这段时间,要关注天气预报、山洪预警,提前规划行程,尽量避开山区、河道等危险区。

图片

图片来源:中央广电总台中国之声

暴雨预警等级怎么看?

暴雨预警信号是气象部门通过气象监测在暴雨到来之前做出的预警信号,暴雨预警信号分四级,分别以蓝色、黄色、橙色、红色表示

蓝色预警标准

微信图片_20250705104137.png

图片来源:中国气象局

12小时内降雨量将达50毫米以上,或者已达50毫米以上且降雨可能持续。

黄色预警标准

微信图片_20250705104154.png

图片来源:中国气象局

6小时内降雨量将达50毫米以上,或者已达50毫米以上且降雨可能持续。

橙色预警标准

微信图片_20250705104207.png

图片来源:中国气象局

3小时内降雨量将达50毫米以上,或者已达50毫米以上且降雨可能持续。

红色预警标准

微信图片_20250705104220.png

图片来源:中国气象局

3小时内降雨量将达100毫米以上,或者已达100毫米以上且降雨可能持续。

汛期如何做好健康防护?

01预防意外伤害 加强自我保护

密切关注气象机构发布的预警信息。如有发布灾情预警的,应尽量减少外出,远离危险地带;如确需外出,建议备好安全措施,保持通信畅通,提前规划好路线并告知家人。

防溺水:远离不熟悉的水域或激流,以防溺水。如必需时可先用随身携带杖类物品试探,以确保安全的前提下通过。儿童务必看管好。

防触电:远离掉落的电线、变压器,绕行积水区域(水中可能有带电体)。 如果不慎进入电线落入水中区域,单腿跳跃或小步挪动离开,防止“跨步电压”触电。发现有人触电,切勿直接用手拉,先切断电源或用绝缘物体挑开电线。

防动物咬伤:尽量不要到野外走动或玩耍。如果必须到野外,穿长袖长裤、高帮鞋,备驱虫剂。遇蛇勿惊扰,绕行或缓慢后退。

防失温/中暑:随身备好衣物,合理加减。既要防止中暑,又要防止失温。及时补充水分。

防皮肤病:减少皮肤浸泡水中时间,及时用干净清水冲洗擦干,保持皮肤清洁干燥。

02 注意饮用水安全 防止病从口入

注意饮用水安全。不喝生水,只喝开水或符合卫生标准的瓶装水、桶装水。装水容器要定期清洁,以防污染。饮用井水、河水等临时水源的,一定要消毒后才能取用。

防止病从口入。勤洗手,做好手卫生。不吃腐败变质或被洪水浸泡过的食物、溺死禽畜、来源不明的食物,食物要煮熟再吃。不要用脏水漱口或洗瓜果蔬菜,碗筷应煮沸或用消毒碗柜消毒后使用。

03特殊人群防护:

皮肤病患者——防止真菌感染

如果皮肤沾到雨水,有条件时要尽快用干净的清水冲洗皮肤并擦干,防止真菌感染。

冠心病患者——防止缺氧

减少户外活动,遵医嘱吸氧。注意补水(睡前、半夜醒、晨起喝温水)。

哮喘病患者——防过敏原

雷雨前后尽量减少户外活动,雨天可适当开窗通风(利用风雨带走过敏原)。雨后如出现太阳暴晒、温度升高,出门应戴口罩防过敏。

肠胃病患者——注意饮食

雷雨天气温会下降快,注意保暖防受凉,格外注意饮食饮水卫生,避免生冷。

参考资料:

1.https://www.cma.gov.cn/2011qxfw/2011qyjxx/2011qyjxh/201110/t20111026_119424.html

2.http://www.qxkp.net/tjzx/202507/t20250701_7180444.html

3.https://mp.weixin.qq.com/s/NLj-cG6BvTROHw0UYNAyCA

作者:蝌蚪君

审核:刘颖 李培元

审核专家:武成智 长白山天池火山监测站研究员,科普中国专家

封面图为版权图库图片,转载使用可能引发版权纠纷

来源: 蝌蚪五线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