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戊型肝炎
戊型肝炎是戊性肝炎病毒传播的一种乙类传染病,属于一种急性病毒性肝炎,主要是损伤肝细胞,也可损害其他器官。患上此病后一般三个月内痊愈,极少有转为慢性肝炎的报道。
戊型肝炎是如何传播的?
其最主要的传播方式是消化道传播,医学上也叫做“粪口传播”,这种方式容易导致戊肝病毒的暴发流行,主要是饮用或者食用了被戊型肝炎病毒污染的水源和食物导致,比如洪水灾害后易导致戊型肝炎的暴发,或者通过平时食用未煮熟的贝类食物、蔬菜等传播,特别是现在外卖食品较多,夏季卫生情况差,容易滋生病毒细菌。其次是母婴传播,就是感染戊肝病毒的母亲在生产时传染给了新生儿,这个比较少见。第三是血液传播,由于我国严格的输血法的管理这个传播方式很罕见。第四就是接触传播,这是散发戊型肝炎较为常见的传播方式,就是接触了被戊肝病毒污染的东西,比如碗筷,门把手等,这种被传染概率较低。
戊型肝炎有哪些危害
戊型肝炎为急性肝炎,大部分痊愈,由于被传染的人群大多为中老年,特别是老年人,体质较差,基础病较多,有一定的死亡率;再就是戊型肝炎容易导致胆汁淤积,如果既往有慢性肝病,比如慢性乙型肝炎、酒精性肝病等,感染戊肝病毒后容易导致肝衰竭;再就是孕妇,特别是妊娠晚期容易感染戊肝病毒,也可以导致肝衰竭,并容易导致流产、早产或者死胎。因此对于老年人,孕妇和既往有慢性肝病史的高危人群尤其要注意饮食安全,以免感染戊肝病毒。
戊型肝炎有什么临床特点
戊肝病毒感染后潜伏期大约为2-9周,平均为6周。感染后无症状者比例较高,尤其是儿童和年轻人比例更高,有报道可达50%以上,这些隐性感染者虽无症状,肝功正常或者轻微异常,但是仍有传染性;还有一部分病人发病,可以表现为发热、纳差、乏力、腹胀、腹痛及黄疸等症状,其中在黄疸出现前后4天传染性最强;还有一部分患者可以发展为重型肝炎,比如孕妇、老年人、慢性肝病患者,如出现重度乏力,恶心呕吐、黄疸较深、甚至有皮下出血鼻衄等症状尤其要特别关注;还有一部分患者不但有肝损伤,还会并发肝外表现比如肾脏损伤,出现蛋白尿、血肌酐升高甚至少尿无尿,还有极少患者可以有神经炎、血小板减少等表现;极少数免疫力极度低下患者,比如HIV感染者、器官移植患者等感染戊肝病毒后可能会迁延不愈转为慢性。
戊型肝炎如何诊断和防治
戊型肝炎的诊断包括流行病学、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首先了解患者最近有无不洁饮食史、或戊型肝炎患者接触史等,临床表现包括乏力纳差黄疸等症状,确诊需要实验室检查,主要是检测戊型肝炎抗体阳性,特别是戊肝IgM抗体阳性提示现症感染,是诊断戊型肝炎常用的指标,单独IgG感染可能是既往感染或者恢复期,也可以做血液戊肝病毒RNA检测,戊肝IgM和戊肝病毒RNA任何一个阳性可以诊断感染戊肝病毒,对于HIV感染者和器官移植患者或者其他情况产生不了抗体,但是又高度怀疑感染戊肝病毒感染时必须查RNA。
急性戊型肝炎大部分只需保肝退黄及对症治疗治疗即可,一般无需抗病毒治疗,大部分患者大约1-3个月即痊愈,对于重型戊型肝炎患者要按照肝衰竭的处理原则进行抢救治疗。
戊型肝炎的预防主要是用水安全,特别是自然灾害后水的卫生处理非常重要,平时日常生活中要注意饮食安全,避免食用半生不熟的食物,蔬菜要洗净,肉类一定要煮熟,肉类和水果蔬菜的菜板要分开应用,要注意手卫生,饭前便后要洗手,水果最好削皮后食用,戊肝疫苗目前尚未推广普及,对于高危人群可以注射。
作者: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 脾胃科 医学博士 主任医师 李蕴铷
审核: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 消化科 主任医师 刘汶
封面图为版权图库图片,转载可能引发版权纠纷
来源: 科普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