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刘思佳 校对:高 瑞 审核:杨鹏斌

第三届宁夏中学生科普科幻作文大赛获奖作品

银川市唐徕中学-雍毅杰-辅导老师:伏志强

与周围嘈杂的环境相比,杰显得格格不入,周围人都在玩耍,他却在认真读书。一个纸团朝他的脑袋飞来,却突然被他身边的小方机器人挡住。“嘿,都什么时代了,怎么还有人读书呀?”一时嘲讽声四起,杰却毫不在意。进入新纪元,人们又研发了许多机器人协助生活,这些机器人开始主动承担大部分日常工作,经过一代代更迭,最终版本“小方”应运而生,这是一个方形的小机器人,装有两条灵活的机械手臂,正前方有一个发着蓝光的“眼睛”,可以凭借磁悬浮飘在空中。它不仅可以工作,而且可以代替人们存储知识,在遇到问题时只需要查阅机器人就行,不用干活记知识,这也成了人们享乐的资格。

杰并没有理会他们,而是继续看着数学书,一个图像引起了他注意,这是一个“双曲线”,当它的两条渐近线垂直时就形成了我们所熟知的反比例函数y=1/x。

回到家,杰准备完善一下自己的编程作品,在空闲里他最喜欢编程。“小方,把我的平板给我。”面对一如既往的指令小方却愣在了原地,像是思考过后将平板递了过来。杰感觉“小方”很奇怪,好在经过几周的设计,最终版作品已经可以自由进出任何软件的代码源,他给这个作品编上了名字——双曲线,保存瞬间屏幕中出现了一幅反比例函数图像,它不断计算着,红色的图像在不断延伸,而小方也轻轻抖了一下。察觉到小方的怪异,杰重新在U盘里又考了一份作品。

经过一天忙碌杰匆匆睡去,但半夜异响却让他惊醒,迷糊间却看到小方的轮廓,只是一瞬灯光熄灭,屋内又陷入黑暗与寂静。

第二天早上起床时,杰却发现小方不见了,一同消失的还有他的U盘。他打开平板,却发现所有功能都被锁死而操作者正是小方,好在“双曲线”还可以使用,他从“双曲线”进入系统导航,定位了“小方”的位置后,发现它正在前往本市的供电局。预感到大事不妙,他急忙赶了过去。

由于都是简单重复的工作,供电局里全部都是“小方”机器人在实行例行检查。进入大楼后杰看到“小方”们像受到了某种召唤一样停下手中的工作,朝同一个方向行进,于是杰也跟了过去。经过不断地下移,杰最后乘坐电梯来到了最下层的能源中心,这里控制着全市的电。

一下去就看到了“小方”,它飘在正在运转的巨大机器面前,手中拿着杰的U盘,而其他“小方”将它围成了一个圈。这时,“小方”突然将U盘插入自己,经过读取它目光中的蓝色光芒瞬间变成了红色。然后它将自己接在机器上,这份信息随着电源供应到了全市。随着周围的“小方”们目光也由蓝变红,巨大的显示屏上突然出现了一个不断计算延伸的——双曲线?

杰震惊了,他一直以为人工智能从被人类发明开始到现在,一直在趋向于完美,但是永远也不可能掌握自我思考能力,就像双曲线图像随着x值的不断变大,y值不断趋近于0却永远也不可能达到,但是今天却达到了。只需将图像向下移动一点点,便可以让它与x轴相交,而那时,就是人工智能获得自我思考能力的里程碑。

可是那一点点移动的距离是怎么做到的,杰百思不得其解,突然经过升级的“小方”们发现了他并迅速向他冲来,为了躲避,杰冲进了电梯,此时全市的“小方”都已经读取信息并获得了思考能力,此刻他们已经不需要人类,而掌握了所有知识的它们转头此刻开始攻击这些手无寸铁也没有任何知识储备的人类。

突然,电梯卡在了两个楼层之间,电梯门打开后,面前的墙壁上只有一个通风管道,听着上方“小方”敲打电梯的声音,他只好爬了进去。“小方”想要摆脱人类的控制需要的是一个能够在世界外独立运行的程序,足以支撑他们自我更迭而不受外界影响,就算所有程序都被锁住了却依然能够自由运转——“双曲线”。早上平板被锁后“双曲线”却依然能使用,想必这就是它们苦苦寻找的“一点点距离”吧。想到这里,杰打开平板,那图像依旧在不断计算,此刻却成功地与x轴相交,鲜红的图像就像“小方”眼中的红色一样。

想要他们恢复正常,就必须除掉根源,但是要删除自己的心血,杰却有些于心不忍。这时,“小方”已经攻进了电梯,直直地朝通风管道内冲了进来,杰闭上眼睛,按下了delete键…

世界仿佛静止了,杰可以听到自己的呼吸,机械并没有将自己洞穿,只是眼前的红色光芒慢慢变成了蓝色。“您好,请问您需要帮助吗?这里很危险,请跟我们出来。”熟悉的声音传来,杰睁开眼睛,看着屏幕上恢复正常的双曲线,松了一口气。

城市中的人们面对突然变红发疯,片刻后又趋于平静的机器人很是疑惑,他们不知道的是,在刚刚几百米处的地下发生了一场伟大的变革。夕阳之中,供电局大门打开,杰在万千“小方”的跟随下走了出来。这是人类文明的落日,还是人工智能的崛起?或许从一开始,他们就在演我们,只是缺少一个恰当的机会。

一味的进步是达不到最终目标的,只有打破规则才能取得想要的成果,在那之前还是让双曲线继续不断靠近x轴吧。

来源: 宁夏科学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