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表作《急诊科医生:一五一十说猝死》
朱海燕教授在心肺复苏科学理论、科技转化、科学普及领域做出重要“心”贡献。作为中央军委健康教育专家、国家应急指挥部专家,丰富的任职经历彰显其深厚的专业积淀与行业地位;曾荣获全军科技进步一等奖、中国发明协会二等奖,是全军拔尖人才,个人荣获全国“巾帼建功标兵”称号,荣立三等功1次,还多次获得解放军总医院科技进步奖、“北京市百名杰出青年医生”称号等。
心肺复苏科学理论
率先开展危重患者微循环及线粒体功能研究,形成猝死及心血管危重症系列临床成果。她通过代谢组学技术筛选出早期评估脑、心、肾损伤的生物标志物群,为心肺复苏后综合征的精准干预提供量化指标,推动心肺复苏理论从单一技术突破向全链条体系建设转型。
心肺复苏科技转化
主持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科技部重点专项及美国NIH基金资助项目,经费总额超2000万元,获国家发明专利多项。参与心脑血管疾病防治及急诊急救关键技术研究,推动血清生长分化因子(GDF15)荧光定量免疫层析法检测试剂盒的研发推广,为心肺复苏后患者的病情评估、预后判断提供有力工具,辅助医生制定更合理的治疗方案,提高心肺复苏救治效果。
心肺复苏科普惠民
作为中央军委健康教育专家、国家应急指挥部专家,多次赴各级医院、基层部队开展学术讲座与健康宣教。她以《猝死的急救》《心肺复苏后综合征新型标志物发现及其应用》等主题,系统讲解猝死成因、预防措施及急救技能,推动心肺复苏技术下沉至普通民众。
代表作《急诊科医生:一五一十说猝死》摘要:
当猝死悄悄靠近,我们该如何保护自己和家人?一位从事急危重症抢救工作近20的医学专家来告诉你答案。 猝死相关性疾病是貌似健康的人突然发生急骤死亡的一系列潜在疾病的总和。我们都曾坚定不移地认为自己拥有健康,但却很少珍惜它的存在。猝死的频频到来,让我们深刻地意识到知识的匮乏*终让我们束手无策。 关于本书结构: 每节都由三部分构成:故事(引子)、急诊医生说(讲解相关疾病的知识)、预防小贴士(健康生活方式)。 从“故事”引出临床常见猝死相关疾病,由“急诊医生说”来详细讲解,真正明白疾病的来龙去脉,*后“预防小贴士”给出实用建议,护大家周全。 如何使用本书: 1.现代职场的”白骨精”,猝死的高危人群 ——年轻不是你肆意挥霍的资本。 2.急性心肌梗死,人间“鬼门关” ——让父母学会如何识别、预防心梗,才能安心、开心。 3.运动性猝死,健身房里的意外 ——生命在于运动,但也要量力而行。 4.急救中的三个一点、四个全面及五个急救 ——公共场所面对猝死,急救技巧如何易于掌握才是救命的关键,公共场所的工作人员需要精简的提炼和专业的指导。 5.急救小常识之心肺复苏 ——教育部要求将心肺复苏和急救知识纳入学校健康教育,在落地实施过程中需要权威作品的指导。
报道人简介:王立祥,教授、博士生导师,系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心肺复苏学专业委员会、中国老年保健协会心肺复苏专业委员会、中华医学会第十届科学普及分会、中国健康管理协会健康文化委员会主任委员;兼任《医学参考报》心肺复苏学专刊及全科医学与精准健康传播专刊主编………
来源: “不忘初心”铸心匠——朱海燕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