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七届中国科协年会于7月1日—31日在北京集中举办,主题为“示踪科技前沿 助力创新发展”。本届年会强化服务国家战略导向、全面回归学术本源、实现再次转型升级,以期让科技工作者将全部精力放在学术交流本身,全身心投入学术研讨。
怎样开好学术会议?中国科协原主席钱学森就已经多次谈到过了。在此次年会召开之际,让我们一同重温钱学森讲话中的相关内容→
学术活动要有清晰的目的
我们出去开会,参加国际学术活动,或国外科技工作者来我国开会,到底对我国科学技术起了什么作用?我没有全面调查,有时认得谁就问问他:“你这次开了会到底怎么样?”似乎都没有太明确的答复。我们搞一次国际学术活动不容易,当然请外国朋友来还有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就是国际友好,这当然很重要,而且每次都能有收获。我这里强调的是,学术上到底有什么收获?我们整个学术活动是一个有目的的活动,不是自流的活动。每一个学会应有发展这一方面技术或学科的计划,它的活动必须按计划有目的地进行。参加国际活动,可在外国人走后,中国人再留一两天讨论一下,谈谈我们开这次会议有什么收获。
我曾经就这个问题问过庄逢甘副主席,他大约六月底参加了国际计算机流体力学会,我问他开完会有什么收获,他说原来也想搞个小结,后来人家讲外国的学术会也不搞这个,中国为什么搞。我说讲这话的人也不太了解情况,我在美国加州理工学院呆了很长时间,在航空系,系主任是鼎鼎大名的冯·卡门,这位主任活动很多,一年内有半年在全世界跑,但他每次回来后一定要向全系作一次报告,接触了什么事,有些什么新看法,有些什么新的发展,这不就是总结嘛!怎么说外国人没有呢!
学术活动是有目的的!不是听听就完了!它到底对学术领域有什么推动,有什么新的概念。后来庄逢甘同志也表示同意。我在8月29日晚参加了IAU第124次讨论会“观察宇宙学”的宴会,这使我想起宇宙学的问题与哲学关系很密切。这么大的会我们没请哲学家参加,而我知道我们哲学家对宇宙学是很感兴趣的,最新的宇宙学发展对哲学发展是有影响的。这里的问题是,我们该如何组织学术活动?参加这次会议的都是权威人物,很难得,我那天认识一位 G. Burbige 教授,英国皇家学会会员、美国加州大学教授,面对这样的权威性人物,正是请教学习的好机会。学术活动有这么个问题,我们是社会主义国家,办一件事情需想到起了什么作用,在学术上有什么进展,收获是什么,特别是对我们年轻科技工作者,教育意义是很大的。
——在中国科协第三届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会第二次会议上的讲话(1986年9月2日)
学术活动要有宽广的视野
“专”是必要的,专家不专是不行的,但光“专”也不行,还要“博”。力求使我们的知识更广博一些。我听说,中国科协有些活动很受欢迎,比如科学会堂每月一次的科学家活动日,各学科的科学家们会聚一堂,互相交流,非常好。做到像刚才卢嘉锡副主席讲的,多层次、多学科的交流。最近有两个多学科的学术会议,一个是地学部门开的,叫“天地生学术讨论会”,组织了11个学会参加;还有一个是17个学会在重庆召开的“材料科学学术会议”,邀请了从基础科学一直到工程技术各方面的专家学者,开得很好。我们科技人员,不能总在自己的小天地活动,只了解你那一点局部知识,那是很不够的。再扩大一点说,你要了解世界,还不能只限于自然科学和工程技术,知道一点社会科学知识也很有必要。今天的世界在金融、经济、生产方面与本世纪初甚至与四十年代大不相同了。这个情况我们也要知道。
——在中国科协第三届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会第三次会议上谈精神文明建设问题(1986年12月1日)
学术会议要有具体的成果
对中国科协的工作要评价它的质量、效益,怎么样评价这个问题很重要。当然贯彻中央的政策,对外开放,开展国际交流活动,是一个重要方面。但我们是中国科协,不是旅行社,那么开展了国际交流活动,从发展我国科学技术这一角度到底有什么效果,我觉得这一问题是要很好研究的,我也多次讲过。在科协“二大”以后,同志们做了很多工作,科协的各方面、北京及各省市的科协做了大量的工作,把工作开展起来了,这也是符合中央的政策,所以成绩很伟大。那么今后要考虑我们怎么在这一基础上更提高一步,这一问题需要研究。因此,对于各项活动成绩、效果如何,应有一个评价。总要不断地提高,还要讲效益。人力物力投进去,大家也很努力,结果对于促进我们国家的科学技术发展到底有什么效果?举一个例子,学会、协会、研究会,这些活动,都是由联系一个领域里面跨部门的所有专家、学者参加的。那么这样一来,学会、协会、研究会就有一个任务,就是要为本会方面的学问进一步在我国的发展指出方向。无论什么学会,基础学科也好,工程技术也好,发展到今天还要进一步发展,什么方向呢?这一问题是要明确的,也应该是对学会、研究会、协会提出的一个要求。
再有一点,现在我们要开始开年会了,这些年会很重要。因为这些年会就是向更广泛的科学技术人员,特别是年轻一代的科技工作者去宣传科学技术在我国、在全世界发展的情况,要促进他们在这方面和其他方面的发展,提高认识。因此,年会可以起到很大的作用。
——在中国科协学研讨会开幕式上的讲话(1987年7月9日)
我们要研究中国科协的各项活动、效果、效益,这要有很明确的指导思想。现在这个问题提上来了,不像以前只开了个会,报告了多少人参加,展开了工作,就是成绩,现在不能只是如此。要问你到底做了些什么?这是一点。跟这个还有关系的我想提一下,那就是“双增双节”,勤俭办事的学问。现在报纸上反映也是很多的,要来参加一次学术活动花钱实在太多,花不起。
——在中国科协学研讨会开幕式上的讲话(1987年7月9日)
学术活动的成果,对国家科技、经济的发展有哪些建议,应有专门的反映。不是送一大本子,而是要加工,把那些有份量的建议整理送中央,发挥助手的作用。这个问题,我讲过多次,书记处要研究。
中国科协国内外学术交流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但是到现在,我还没有听到这个学术活动的效果究竟怎么样?花了那么多钱,该花不该花?是不是花在点子上了?我们对学术活动应该有要求。学术活动,不能说开了多少次会,有多少人参加,有多少论文,就算完事了。没有说为国家办了什么事。这不是效果,不是考核学术活动优劣的真正指标。我们中国科协的全国性学术活动,应该达到一个什么样的要求,大家必须统一认识。可是我碰到学会的同志,一问他们这个问题,都说不上来。这不行。
学术论文把关要严,学术活动要有小结。
我对有些学术活动不满意,主要是两点:(1)论文把关不严肃;(2)学术活动结束后没有小结。每次会解决了什么问题,有什么观点,提出了什么问题,下一步要解决什么问题,都要小结一下,才能起到学术会议的作用。召开国际会议有何收获?应有交流结果。
——关于学会工作的几段谈话(1988年3月19日)
我们一次学术讨论会完了以后,有两件事要回答。一是这次学术讨论会对我国的建设提出了什么建议?必须有正式的文件,是省里可以解决的要报省里,是要国家解决的要报国家。据我知道,国家的有关部门很盼望有这样的东西,专家们经过认真讨论,对我们国家的建设提出来的建议,他们很欢迎的。许多会有这个建议,但是渠道没有弄清楚,不知往哪报。所以,我们要理清这个渠道,重要的有关国家建设的问题,应该由中国科协报有关国家部门,那么这就是经济效益、社会效益。这是一方面。
还有一个方面,就是你开了这个学术会议,经过大家讨论,这门科学今后应该如何发展,也应该有个具体的意见。对于总结一次学术会议的动向,这是我们应该做的,为了我们国家的学术工作不断进展,我们应该搞好这个工作。一次学术会议完了以后,学术发展的动向意见,应该注意什么、加强什么工作,或者具体向哪一个方向去走,这些也应有一个报告。将来这个报告,我们也得有一个地方发表出来,供全国从事这方面工作的同志参考。还有一个经济效益的问题,我们科协要研究。我们开这些会,组织得怎么样?要提高会议的效率。到时候了吧,从二届到现在八年了吧,我们工作开展了很多,实践得很多了,根据这些实践,我们的会议效率怎么能提高,怎么组织好,要搞一个会议学,开会的学问。
——在黑龙江检查工作时和部分科技界同志见面的讲话要点(1988年8月6—18日)
来源丨中国科协之声
来源: 中国科协之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