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江湖传言:每天狂炫吃苦瓜,血糖就能“改头换面”,二甲双胍吓得怕丢饭碗!作为医务人员,每次刷到“苦瓜秒杀二甲双胍”的神论,血压都比血糖先飙高!要真有这好事,药厂怕都得连夜改行当菜农。今天就带大家围观这场离谱的“蔬菜vs神药”擂台赛,看看苦瓜到底能不能把二甲双胍拉下神坛。
苦瓜:植物界的“降糖气氛组”
苦瓜含有的苦瓜皂苷号称“植物胰岛素”,理论上能帮细胞“抓”住葡萄糖,而多肽-P在实验室也秀过一波降糖操作,但先别急着囤苦瓜。其实苦瓜中的有效成分含量很低。想达到临床有效的降糖剂量,每天可能要吃几百根苦瓜,这显然不现实。而且,不同品种、生长环境的苦瓜,有效成分差异巨大,根本没法保证稳定降糖效果。更重要的是,这些成分在人体消化过程中,还会被分解、损耗,真正发挥作用的少之又少。光想想这顿顿苦瓜盛宴,胃就开始“抗议”了,血糖没降先被苦到怀疑人生。
二甲双胍:医学界的“降糖界扛把子”
二甲双胍是经过无数临床研究验证的“降糖顶流”,从1957年火到现在,稳坐全球糖尿病治疗指南的三朝元老的“太师椅”。二甲双胍不仅能让肝脏少产糖,还能督促肌肉、脂肪多“吃”糖,让细胞“吃饱饭”,顺便帮胰岛素“打辅助”,专治各种胰岛素抵抗。更绝的是,它还自带“隐藏福利”——能悄悄帮患者减重、降低心血管风险,最关键的是,医生能根据患者血糖情况,精准调整剂量,疗效稳定可控。
科学控糖:两者并非“二选一”
苦瓜可以吃:当蔬菜补充膳食纤维没毛病,但别指望它单挑糖尿病。而且,并非所有人都能吃苦瓜,脾胃虚寒,平日里容易拉肚子的人吃苦瓜容易加重症状,得不偿失。
药不能停:确诊糖尿病的患者,擅自停药吃苦瓜=给血糖“放飞自我”的机会。
最佳CP:苦瓜炒蛋+按时吃药+运动,才能让血糖真正“服服帖帖”。
如果轻信“苦瓜替代药物”的邪,擅自停药,血糖分分钟上演“速度与激情”,并发症跟着组团来搞事。别指望苦瓜逆袭当主角,让它安心做餐桌上的“健康配角”,把降糖的“主角光环”留给靠谱的药物吧!科学控糖,遵医嘱用药,才是硬道理!
(本文参考文献: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英国营养学杂志》苦瓜相关研究)
□温州市永嘉县中医医院分娩室助产士、主管护师叶青青
来源: 温州市护理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