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骨质疏松的“江湖”里,流传着一种看似“体贴”的建议:“骨质疏松患者应多卧床休息,减少活动,以预防骨折。”这一观点实则大错特错!“越躺越健康”?不,真相恰恰相反——越动越“骨”气!
骨质疏松是一种与年龄增长相关的疾病,随着岁月的流逝,骨骼代谢逐渐失衡。而运动,恰是打开骨骼健康之门的“金钥匙”。长期卧床或久坐不动,会使骨骼失去锻炼的机会,加速骨密度的流失,使骨头愈发脆弱,如同失去土壤滋养的树干,更易折断。反之,适量运动能够刺激骨骼与肌肉的新陈代谢,遵循“用进废退”的法则,让骨骼在运动中不断强化,提升稳定性,降低骨折的风险。
骨质疏松患者该如何科学地“动”起来呢——运动方式多种多样,关键在于选择适合自己的项目。每天坚持半小时的快步行走,不仅能够锻炼心肺功能,还能促进骨骼健康,是最简单易行的方式之一。太极拳,作为我国传统的健身瑰宝,以其柔和的动作、舒缓的节奏,在防治骨质疏松症和肌少症方面具有独特功效,尤其适合老年人练习。
对于关节疼痛的骨质疏松患者而言,游泳是一项极佳的选择。在水的浮力作用下,关节压力得以减轻,全身肌肉都能得到锻炼,还能避免因地面冲击而导致的骨折风险。通常来说,每周至少进行两次运动,每次持续30分钟至60分钟,涵盖有氧运动(常见的有氧运动项目有:步行、快走、慢跑、竞走、滑冰、长距离游泳、骑自行车、打太极拳、跳健身舞、跳绳/做韵律操。有氧运动特点是强度低、有节奏、不中断和持续时间长。)、抗阻运动(俯卧撑、引体向上、哑铃、杠铃、弹力带都属抗阻运动 ,抗阻运动核心是通过克服阻力增强肌肉力量和耐力)和拉伸运动。运动强度需根据个人身体状况进行调整,达到中等或可承受的程度,同时注意循序渐进,避免运动损伤。
运动时,别忘了与“黄金搭档”——日照结合。户外活动时,紫外线照射皮肤,可以促进维生素D的合成,而维生素D对于钙质的吸收至关重要。研究表明,老年人每周累计晒够60分钟太阳,便能保证体内合成充足的维生素D。维生素D不仅能增加钙的吸收,还能促进骨钙的沉积,是骨骼生长发育不可或缺的“营养剂”。
只有积极运动、合理日照、均衡饮食,才能铸就坚强的骨骼,拥抱健康的生活。
□温州市人民医院关节外科主管护师刘星星
来源: 温州市护理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