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依托咪酯,“上头电子烟”正流向青少年
依托咪酯(Etomidate)作为现代麻醉学的明星药物,静脉注射后9秒即可抵达脑组织,在30秒内就能让患者进入深度睡眠,却又在10分钟后悄然退场,其核心作用是通过抑制大脑神经元活动,使人迅速进入无意识状态,常用于全身麻醉的诱导阶段【1】,尤其适用于休克、危重患者的紧急手术,为外科医生创造完美的手术条件。从1972年首次临床应用至今,这种白色结晶粉末已参与超过5亿台手术。
依托咪酯是一种具有合法医疗用途的药物,它由美国强生公司旗下杨森制药于1964年开发,2000年被正式收录进《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依托咪酯纯品呈白色结晶或粉末状,不溶于水,常被毒贩称为“烟粉”。由于相比传统毒品价格低廉、容易获得,吸食后可产生短暂兴奋、愉悦感等致幻效果,不法分子将其被混入电子烟油中,制成“上头电子烟”,用炫酷外形、水果口味吸引青少年,标榜“无害”、“提神”、“潮流”等虚假概念诱导怂恿青少年尝试,这是目前最主要的滥用形式。依托咪酯的合法医疗用途被扭曲为毒品,一般首次接触时只会吸食几口体验一下,随后会为了追求欣快感而继续吸食,且会不断加大吸食的量,以及缩短两次吸食之间的间隔时间。
吸食含依托咪酯的电子烟后,所谓的“上头”感觉其实是毒品对大脑的短暂侵袭。这种虚幻的“快感”背后,是身体发出的求救信号。吸食后会呈现头晕站立不稳、东倒西歪等类似醉酒后的状态,长期吸食会导致肾上腺危机、神经损伤、肝脏损害、心理依赖【2】,甚至导致死亡。
尽管《电子烟管理办法》明令禁止调味电子烟向未成年人销售,但跨平台违规营销、走私产品流通及低健康警示执行率,导致青少年电子烟控烟形势严峻。有案例显示部分学生从初中开始接触电子烟,持续使用长达4年以上。大约50%的高中生朋友圈中存在吸食水果味电子烟现象,甚至出现攀比行为。依托咪酯电子烟已造成多起青少年受害事件,一些地方发生未成年女学生被诱逼吸食依托咪酯“电子烟”后遭性侵的案件,而吸食后驾车引发的交通事故,更是令人痛心不已。
截至2023年,中国电子烟用户数量约为1690万,预测到2030年用户规模将达到3100万,青少年占比超过70%。2023年10月1日,我国正式将依托咪酯列入第二类精神药品目录【3】。从这一天起,非法吸食、持有、走私、贩卖、运输、制造依托咪酯的行为,一律按涉毒违法犯罪处理。
依托咪酯的双面性警示我们:药品与毒品仅一步之遥,合理用药离不开科学与监管的协作。唯有消除认知盲区,才能阻止这场从手术室蔓延至街头的健康灾难。对于青少年,预防教育尤为重要,学校和家庭应加强毒品危害教育,特别要揭露新型毒品的伪装形式。青少年应培养运动、音乐、阅读等健康兴趣爱好,建立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避免因好奇心或社交压力误入陷阱。
【参考文献】
[1]徐若沦,解通,胡庆坤,等.依托咪酯药理作用、药物代谢动力学及毒理学研究[J].广东公安科技,2022,30(2):43-45.
[2]车向通,李晓东,毛瀚尉,等.11例烟粉依赖患者心理治疗体会[J].中国药物滥用防治杂志,2023,29(4):560-564.
[3]蔡莉.电子烟中的依托咪脂对青少年健康有何影响?[J].青春期健康,2023,21(19):56.
作者:雷晓妹、陈济煜(江门市人民医院)
来源: “药”您知道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