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5日,第33期“之江院士讲坛”在浙江省科协围绕高端新材料专题开讲,这也是“之江院士讲坛”服务发展新质生产力行动的第四期。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工程院原副院长、国家新材料产业发展专家咨询委员会主任干勇作题为《新一轮科技革命趋势及关键技术发展思考》的专题报告。省直机关处级以上干部,相关市、县党政领导干部,新材料产业集聚核心区、协同区代表,企业代表和相关省级学会代表、科技人才代表共200余人参加讲坛。
干勇是著名冶金材料、新材料专家,长期从事钢铁冶金领域连铸工程与新技术基础理论、技术集成研究和近终形、高效连铸等方面的工程研究和技术推广工作。他首次提出了亚快速凝固的 CET自由晶粒的半定量计算公式;成功研制了国内首台半工业化和工业试验薄板坯连铸机组;主持了高效连铸关键装备及系统技术的开发,形成具有自主产权的高效连铸软硬件配套工程技术,推广了以独特的连续锥度结晶器、板簧导向振动、连续矫直为核心的方坯高效连铸技术。干勇的学术成就和产业实践,不仅推动了新材料技术的跨越式发展,更为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构建提供了重要支撑。
专题报告中,干勇阐述了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融合发展的重大意义,从信息、能源、制造、生物、材料五方面系统性介绍了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发展的重点领域和重点技术方向,并对“十五五”新材料技术进行了展望。
干勇表示,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的大背景下,新材料和新物质结构不断涌现,新材料创新保持高度活跃;材料科技创新呈现需求牵引和交叉学科驱动的态势,新型信息功能材料层出不穷,推动人类加速迈向智能社会,前沿新材料技术路线的多元化给未来发展提供了无限潜力。
讲坛现场,干勇与浙江省特级专家、浙江杭化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首席科学家姚献平,浙江省工业和信息化研究院工业经济所副所长陈琴,浙江大学高分子系求是特聘教授、杭州高烯科技创始人高超,以“算法驱动的‘数字炼金术’”为题,围绕新材料发展与产业现状、浙江如何加快构建新材料的创新联合体等问题展开交流。
对于未来新材料技术发展,干勇认为,浙江要培育良性发展的科技创新生态,建立全球科研成果快速捕获机制;要在数字化、智慧化的优势基础上,重点关注信息技术、数字安防、数字制造等有关智能化方向的新材料的创新发展。
讲坛最后,省科协党组书记、副主席吴晓东,为干勇、姚献平、陈琴、高超颁发了本次讲坛的荣誉证书与奖杯。
来源: 浙江省科学技术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