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和大家探讨一个深刻而紧迫的话题:在人工智能迅猛发展的当下,人类将何去何从?
PART.01****从工业革命看AI时代算力即生产力,算法和信息的先进性决定时代领导权。人类已历经三次工业革命: 蒸汽时代(第一次工业革命)、电气时代(第二次工业革命)、信息时代(第三次工业革命) 。如今,我们正身处第四次工业革命——人工智能时代。与前三次不同,中国首次有机会从跟随者转变为某些领域的开创者和引领者。浙江省干部群体连续十期的人工智能专题培训,正是这种战略意识的体现。
PART.02**《智人之上》的核心启示学者尤瓦尔·赫拉利在《智人之上》(NEXUS)中提出:人类通过构建广泛的合作网络获得力量,而建立网络的关键是传播“虚构故事”。书中一个深刻观点是:创造强大事物并带来意外后果的趋势,并非始于蒸汽机或AI的发明,而是始于人类开始相信某些事物的时候。这种"相信"的能力**,正是智人区别于其他物种的关键。
PART.03信息洪流中的生存策略我们正遭遇前所未有的信息轰炸,信息过载摧毁了注意力与私人空间。书中建议我们定期进行“信息斋戒”(Information Diet)——不看新闻、不读邮件、不读书也不写作,只是放空自己。这种冥想式的信息排毒,或许是我们对抗信息过载的一剂良方。
PART.04AI与医疗:协作而非取代作为医生,我经常被问到:**AI会取代医生吗?**我的回答是:
在可预见的未来,不会。以病理诊断为例,AI可以辅助识别图像,但罕见病的诊断、治疗方案的制定、医学共识的更新,仍然需要人类的专业判断和伦理考量。
达·芬奇手术机器人等智能设备确实提高了手术精度,但它们更像是医生的“超级工具”而非替代者。AI在药物研发、疾病预测等方面的应用,正为医学带来革命性变化,但医疗的核心——对生命的敬畏和关怀——永远需要人类来守护。
PART.05适者生存的永恒法则达尔文的名言“适者生存”在今天依然适用。AI不会取代所有人类工作,但会重塑就业格局。一些看似高级的文书工作可能被自动化,而一些基础服务工作反而难以被机器替代。关键在于,我们要学会与AI协作,发挥人类独特的创造力、同理心和批判性思维。
PART.06在共生中寻找方舟笛卡尔的“我思故我在”(Cogito ergo sum)仍是AI时代的座右铭。
在AI时代,保持独立思考的能力比任何时候都重要。技术是把双刃剑,既能赋能人类,也可能带来新的挑战。我们需要做的,不是恐惧或抗拒变化,而是主动拥抱、理性引导,让科技真正服务于人类福祉。
正如《智人之上》封面上的和平鸽所象征的,我们渴望在这场信息洪流中找到安全的方舟。而构建这艘方舟的,正是人类与AI的智慧共生。
本文作者:马骏,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病理科主治医师
本文根据浙江省科普联合会周四夜学内容整理
来源: 科小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