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福州大学旗山校区紫金楼内,有一座拥有全球古生物化石标本、矿物晶体标本、岩矿标本的博物馆,各类绝世珍稀古生物标本,与地球同岁的岩石、矿物、宝玉石标本静静绽放于玻璃展柜内。
福州大学地矿博物馆于2017年紫金地质与矿业学院成立十周年庆典时正式对外开放,是福州大学60余年的办学积淀,为福建省文物局备案的第一个高校专业博物馆、福建省科技馆地质科学分馆、福建省十佳科普教育基地、第一批全国科普教育基地。地矿博物馆科普开放面积2000㎡,其中室内场馆面积1200㎡,室外场所面积800㎡,共展出各类标本1500余件。室内场馆共划分4个展厅,古生物化石厅、矿物厅、岩石厅和珍贵标本厅,每一个展区都构建有系列的地学知识介绍。
生命终章,化而为石
在漫长的46亿年地球岁月里,尽管很多生物都已然灭绝,但他们并没有完全消失,化石就是地史生命的见证者!在室内展馆入口的玻璃柜内,静静地躺着350余件古生物化石。
结晶万年,但求一见
自冥冥之中开始,宇宙形成了一系列微观粒子,他们或聚或散,形成了不同的物质。地球物质在相互融合蜕变中,亿万年结晶生长中,造就了精美绝伦的矿物。本馆最大的展厅即为矿物厅,各类矿物晶体780余件,门类齐全。
石之美者,谓之为玉
《说文解字》称:“石之美者,谓之为玉”。本馆最贵重的展厅即为珍贵标本厅,共展出宝石、玉石、观赏石等130余件。
地矿情怀,有石为证
地矿博物馆标本的一个重要来源即来自社会各界的无偿捐赠。
2021年6月3日,福州大学76级校友梁火明校友向母校捐赠250多件地矿博物馆标本,包含大量古生物化石、矿物晶体和奇石,是其花了二三十年收藏所得,他捐赠的初衷是想让这些标本找到更好的“归宿”,让标本发挥更大的价值,同时也是表达对母校和恩师的感恩之心及敬爱之情。此外,76级校友、紫金矿业学院首任院长刘羽捐赠的橄榄黄长岩(Venanzite),采自该岩石的命名地意大利San Venanzo,为国内极为罕见的地幔超碱性超基性岩。以及,77级校友、紫金集团原总裁罗映南做毕业论文时采集的菊石化石,79级校友陈宗兴亲自乘坐大洋考察船采集的大洋深海玄武岩,等等。
2022年,紫金矿业集团捐赠了一块来自塞尔维亚矿山的铜金矿石,被称为“中塞友谊的见证”。该标本产于塞尔维亚波尔市丘卡卢佩吉铜金矿(-140m中段),为高硫化型浅成低温热液铜金矿石,长150cm、宽85cm、高105cm,重约1.7吨。金属硫化物主要为黄铁矿、铜蓝、硫砷铜矿等。黄铁矿呈浅黄色,细粒状,是重要的载金矿物。铜蓝化学式为CuS,含铜量为66%,呈靛蓝色;硫砷铜矿化学式为Cu3AsS4,含铜量为48.42%,呈钢灰色;二者呈浸染状、细脉状分布于矿石中。本矿石中富铜矿物约占10%~15%,少量自然金产于硫砷铜矿、铜蓝、黄铁矿中,为高品位的富铜金矿石。
欢迎广大师生和社会各界人士莅临福州大学地矿博物馆参观,跟亿万年的地球变迁对话,感悟大自然不朽的神奇!
来源: 节选自学习强国关于福州大地矿博物馆的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