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9日,湖南大学美育支教团队来到仁和小学,开展一堂“田野新色——乡村生活的色彩”美育课程。课程以独特的视角,引导孩子们发现身边熟悉的田野色彩,将美好的童年记忆融入创作,为乡村美育增添了一抹生动而个性化的亮色。

课程伊始,一个简单却充满诗意的提问点燃了孩子们的热情:“在你眼中田野是什么颜色?”树叶绿、泥土褐、油菜黄、天空蓝……孩子们争先恐后地描述着那些再熟悉不过的色彩。这不仅是色彩的罗列,更是打开记忆宝库的钥匙。老师巧妙引导孩子们进行“色彩—物品—回忆”的奇妙联想,讲述属于自己与田野的故事瞬间。

当回忆的色彩在心中晕染开来,创作便水到渠成。孩子们拿起画笔,将这份独特的联想倾注于朴素的竹篓之上。这些日常劳作的容器,此刻化身为承载美好记忆的画布。他们或描绘金灿灿的麦浪里追逐蝴蝶的身影,或刻画雨后泥土路上深深浅浅的脚印,或将采摘苹果时那抹诱人的苹果红定格……每一笔色彩,都关联着一段鲜活的田野生活记忆,每一只竹篓,都成为装载个人情感与色彩的“时光宝盒”。

作品展示环节,竹篓上的故事缤纷呈现。有的色彩明快跳跃,充满丰收的喜悦;有的色调柔和温暖,流淌着乡间的宁静;有的构图稚拙可爱,记录着伙伴的嬉戏。孩子们骄傲地举起自己的“田野新色”竹篓,分享画作背后的色彩发现与温馨回忆,过程中,孩子们不仅收获了同伴的掌声,更收获了对自身生活体验的认同与自信。

“田野新色”课程是一次独特的艺术探索。它既锻炼了孩子们的动手实践能力,让他们体验了在立体载体上创作的乐趣;又在美育的浸润中,巧妙实现了色彩教育与情感记忆的重溯。孩子们不再是色彩的被动接受者,而是主动的发现者、联结者与创作者。他们将日常所见的田野色谱与个人珍藏的美好记忆有机融合,在画笔画布间,实现了“美育”与“童真视角”下田野色彩的深情对话。

来源: 中国流行色协会湖南大学色彩科普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