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炎夏日,随着气温的逐渐升高,凉爽的水边成了孩子们避暑嬉戏的好去处,然而看似平静的水面之下,却暗藏着极大的危险。
“溺水”——顷刻之间就是生死之别。预防溺水,加强防溺水教育与宣传,提高家长与孩子们的安全意识,避免溺水事故的发生。以下是一些建议:
一、给家长:
1、时刻有效看护,伸手可及,视线也不能离开!
婴幼儿洗澡、玩水时,家长必须全程在旁,
带孩子去水域(泳池、海滩、河边、池塘),家长要下水或紧贴孩子。
消除家中的隐患:水桶、浴缸、水盆、等储水容器,用后立即清空。
带孩子去有合格救生员、安全设施齐全的正规游泳场所。
了解水深、水质、水下情况(是否有暗流、水草、陡坡)。
远离无人看管的野塘、水库、河流、沟渠、工地水坑。
婴幼儿、不熟练的游泳者、乘船时,必须正确穿戴合格救生衣。
家长自己学习心肺复苏术(CPR)和基础急救知识。
二、给儿童/青少年:
1、不准私自下水游泳。
2、不准擅自与他人结伴游泳。
3、不准在无家长或老师带领的情况下游泳。
4、不准到无安全设施、无救援人员的水域游泳。
5、不准到不熟悉的水域游泳。
6、不准不熟悉水性的学生擅自下水施救。
三、如何识别溺水现象?
溺水往往是“悄无声息”的,不会像电视剧里那样大喊大叫、拼命挥手。真实溺水迹象:
1、头可能后仰,嘴在水平面上下浮动。
2、眼神呆滞、空洞或紧闭双眼。
3、头发可能盖住前额或眼睛。
4、试图游向某个方向但原地不动。
5、身体在水中近乎垂直,像在“踩水”但无法前进。
6、试图翻转身体仰面朝天。
7、张嘴好像在喘气或呼吸急促、困难。
8、没有踢腿动作或动作微弱。
9、对呼喊没有反应。
关键点:如果看到一个人在水里安静地、奇怪地待着,立即询问确认。如果他/她无法回应或眼神涣散,立即呼救并准备救援!
四、如果发生了溺水,如何自救呢?
溺水自救的核心原则是保持冷静、保存体力、维持呼吸、等待救援。绝大多数溺水者死于恐慌和体力耗尽,因此掌握科学的自救方法至关重要。
1、落水瞬间:黄金10秒
①屏住呼吸,避免呛水:落水瞬间本能会吸气,务必紧闭嘴巴,用鼻子短暂屏气,防止水灌入气管。
②丢弃负重:迅速甩掉鞋子、背包等沉重物品(尤其是双肩包),减轻下沉力。
③调整姿势,头向后仰:身体放松,头尽量向后仰,口鼻露出水面,保持呼吸通道畅通。
2、尽量放松全身,让身体漂浮在水面之上,将头部浮出水面,用脚踢水,防止体力丧失,等待救援。
3、抽筋自救:
①小腿/脚趾抽筋:深吸一口气,用手抓住抽筋腿的脚趾,用力向身体方向拉,同时伸直膝盖。
②大腿抽筋:弯曲膝盖,双手抱住小腿贴近胸部,再缓慢伸直。缓解后轻柔按摩肌肉,改用其他姿势漂浮休息。
溺水的急救方法
1、立刻拨打120急救电话,告知事故内容与具体地点。
2、救援时用安全的方法将溺水者转移至硬质地面,避免颈部的扭曲。
3、让溺水者头偏向一侧,清理口腔、鼻腔的分泌物与堵塞物。
4、施救者半跪,顶住溺水者的腹部,通过拍背,倒出溺水者呼吸道内的积水。
5、如溺水者出现心跳呼吸骤停,立即进行心肺复苏术(CPR)。
6、如溺水者身着湿外衣,尽早脱下,减少热量的丧失,产生低温伤害。
最后,让我们携手共进,“珍爱生命,预防溺水”,提高预防溺水的意识,为生命安全保驾护航。
来源: 山西白求恩医院 重症医学科 张雨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