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乡村常见的玉米皮、稻穗遇见童真的想象力,当废弃的材料在巧手中焕发新生,一堂别开生面的美育课在白箬铺镇古冲小学四年级的教室里热烈展开。6月27日,湖南大学建筑与规划学院志愿服务团队走进古冲小学,以一堂名为“拼贴色盘——跨媒介的色彩”的创意美育课程,为孩子们播撒了艺术与环保的种子。
美育+环保的双生花:一堂课让乡土材料开口说话
课程伊始,一段引人入胜的视频提出了“资源再利用”的理念,迅速抓住了孩子们的好奇心。随后,志愿者们展示了从村里搜集来的独特材料,并通过展示学生们日常生活场景的图片,引导孩子们思考:这些看似普通的物品,能否焕发新的光彩? 踊跃的举手和热烈的讨论,让课堂迅速升温。
进入实践环节,老师详细介绍了创作所需的材料和步骤,强调了安全操作规范。孩子们迫不及待地投入到创作中。他们利用志愿者精心准备的日常材料,结合色卡进行色彩搭配与拼贴创作。在志愿者们耐心细致的指导下,孩子们充分发挥想象力,将熟悉的乡土材料与缤纷的色彩巧妙融合。裁剪、粘贴、组合……专注的神情和不时迸发的笑声,交织成课堂最美的风景。
这堂“拼贴色盘”美育课程意义深远。它以乡村常见事物为素材,从资源再利用角度切入,引导孩子们观察日常、思考材料的重生可能,显著强化了环保意识。课程巧妙地将美育创作与环境保护、家乡文化的感知与传承相结合,实现了双赢——既锻炼了孩子们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又在他们心中根植了热爱家乡、珍惜资源、保护环境的种子。
“拼贴色盘”的创意之花,在古冲小学绽放,点亮更多乡村孩子的艺术梦想,为乡村文化振兴注入青春的活力与智慧。
来源: 中国流行色协会湖南大学色彩科普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