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感冒出现咳嗽、咳痰、气喘、咽喉肿痛等症状,雾化吸入是常用的治疗手段。为了避免往返医院来回折腾,不少家长选择居家雾化治疗!那么,今天药娃就和您说说居家雾化那些事!

什么是雾化吸入?

雾化吸入疗法是指用专门装置将吸入药物分散成气溶胶形式,患者吸气时气溶胶随气流进入呼吸系统的给药方法。它可使药物直接作用于呼吸道黏膜,达到洁净、湿化气道、局部或全身治疗的目的,已成为呼吸系统相关疾病重要的治疗手段。

雾化吸入的优点?

与口服及静脉用药相比,雾化吸入有以下优点:

1、直达病灶

能将药物直接送达气道或肺脏。

2、用药量少

通常雾化给药所需用药剂量较全身给药少。

3、起效快

药物起效时间较口服给药快。

4、副作用低

与全身药物治疗相比,雾化给药副作用低。

居家雾化雷区有哪些?

1、雾化前

雾化前进食

雾化前涂油性面霜

未清除口腔食物残渣

2、雾化中

雾化时间越长越好

雾化体位和握雾化吸入器的姿势不对

哭闹着做雾化

雾化液体量越多越好

3、雾化后

雾化后未根据情况拍背排痰

雾化后没有漱口、洗脸

雾化器/面罩未彻底清洗

家庭雾化吸入器怎么选?

雾化吸入器主要包括“口含式”和“面罩式”。患儿的认知水平和配合能力会影响雾化吸入的效果。儿科患者配合使用口含式吸入器有一定困难,因此对于年幼的患儿建议使用面罩型雾化吸入器。该类雾化装置通常不需要患儿刻意配合治疗,在患儿处于清醒或睡眠的安静状态下即可完成雾化治疗。对于较年长的患儿,能配合的情况下首选口含式吸入器给药,治疗效果更好。

正确的雾化方法

1、雾化前

雾化前30分钟,避免过度进食:防止雾化过程中因哭吵导致恶心、呕吐症状;吸入前清理口腔分泌物及食物残渣,以免妨碍雾滴深入。

充分清除气道分泌物:呼吸道分泌物多时,先拍背排痰再做雾化。

不要涂抹油性面霜:减少面部药物吸附。

正确组装管路、喷雾器及面罩(或咬嘴)。

2、雾化中

遵医嘱配药:按照医嘱将药液放入雾化吸入器内,观察出雾情况,注意避免药液进入眼内。

坐姿正确:采用舒适的坐位或半卧位。

正确使用:使用雾化器时,储药罐一定要保持竖直;使用面罩时,应罩住口鼻(面罩与口鼻的距离小于1厘米)。

掌握呼吸技巧:年长患儿采取深而慢的呼吸方式,嘴巴用力吸气,用鼻呼气(吸气后屏气1~2秒,再用鼻缓慢呼气);年幼患儿平静呼吸即可。

雾化药量和雾化时间合适:雾化液的容量一般是3~4毫升(mL)药量不足时,可加入0.9%氯化钠溶液稀释。一般每次雾化吸入时间控制在10~15分钟。

密切关注不良反应:如患者出现急剧频繁咳嗽及喘息加重,手足抖动、震颤,肌肉痉挛等不适,应立即停止治疗并即刻处置。

3、雾化后

及时洗脸和漱口:减少药物在脸部、口腔和咽部沉积,预防念珠菌感染;如年龄较小的患儿不会漱口,可以用棉签或冷开水棉球擦拭,10分钟后让患儿喝水或喝奶。

鼓励咳嗽或拍背排痰:对较大儿童可以鼓励有效咳嗽,促进痰液排出;幼儿则进行拍背——空手心由下而上,由外向内,帮助宝宝有效排痰。

清洁雾化器:每次使用雾化器后需进行清洁并干燥存放,以防受到污染,影响治疗;避免交叉使用,做到专人专用;根据产品要求定期更换(切记雾化导管的管腔无需清洗)。

宝宝出现呼吸道症状时,并不是就可自行在家进行雾化治疗,切勿擅自配备药品或增加用药剂量和用药频次,应及时就诊,遵医嘱用药,才能让宝宝更快恢复健康。

来源: 药葫芦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