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体检报告上,“血压145/95mmHg”或许只是一行普通的数字,但这串数字背后,却可能隐藏着一场静悄悄的健康危机。近年来,我国高血压患病人数已突破3亿,相当于每4个成年人中就有1人患病。更可怕的是,很多人对血压升高浑然不觉,任由高血压像“沉默的杀手”般,一步步侵蚀着身体的各个器官。了解高血压的危害,才能真正意识到控制血压的紧迫性。
一、高血压:无声无息的健康“刺客”
血压,是血液在血管内流动时对血管壁产生的压力值。正常情况下,收缩压(高压)应低于120mmHg,舒张压(低压)低于80mmHg 。当收缩压持续≥140mmHg和(或)舒张压持续≥90mmHg,就被诊断为高血压。高血压之所以可怕,在于它早期可能没有任何症状,很多患者直到出现严重并发症,如突发脑梗、心梗,才惊觉血压早已失控。
这种“无症状性”让高血压极具迷惑性,它就像潜伏在体内的“刺客”,在不知不觉中对血管、心脏、大脑、肾脏等重要器官造成不可逆的损伤。
二、被高血压“盯上”的身体器官
1. 血管:从柔韧到硬化的“噩梦”
血管如同身体的“运输管道”,正常的血管壁光滑且富有弹性。但长期处于高血压状态下,过高的压力会持续冲击血管壁,导致血管内膜受损。血液中的脂质、血小板等物质会趁机附着在破损处,逐渐形成斑块,使血管壁变厚、变硬,弹性降低,这就是动脉粥样硬化。
一旦斑块破裂,还会形成血栓,堵塞血管,引发急性心肌梗死、脑梗死等致命性疾病。而且,高血压还会使血管壁承受的压力不均匀,导致薄弱部位向外膨出,形成动脉瘤。动脉瘤就像体内的“不定时炸弹”,一旦破裂,会引发大出血,危及生命。
2. 心脏:不堪重负的“永动机”
心脏是人体的“发动机”,为了将血液泵送到全身,它需要克服血管内的压力。血压升高时,心脏向外泵血的阻力增大,左心室不得不加倍“工作”,长期超负荷运转会导致左心室肥厚。起初,心脏可以通过这种代偿方式维持泵血功能,但久而久之,心肌细胞会出现损伤、凋亡,心脏的收缩和舒张功能逐渐下降,最终发展为心力衰竭。
此外,高血压患者发生冠心病的风险也显著增加。冠状动脉是为心脏供血的血管,当冠状动脉因动脉粥样硬化发生狭窄,心肌供血不足,就会引发心绞痛,严重时甚至导致心肌梗死。
3. 大脑:脑梗、脑出血的“温床”
大脑是人体的“指挥中心”,对血液供应的要求极高。高血压会损伤脑部的小动脉,使其变得脆弱、易破裂。当血压突然急剧升高时,这些薄弱的血管可能发生破裂,导致脑出血,患者会出现剧烈头痛、呕吐、肢体瘫痪、意识障碍等症状,致残率和致死率都非常高。
另一方面,高血压引起的动脉粥样硬化还会导致脑血管狭窄、堵塞,造成脑梗死。脑梗死同样会导致肢体活动障碍、言语不清、认知功能下降等严重后果,给患者和家庭带来沉重负担。
4. 肾脏:功能衰退的“幕后黑手”
肾脏是人体的“过滤器”,通过肾小球和肾小管对血液进行过滤和重吸收,维持体内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高血压会损伤肾脏的小动脉,导致肾小球硬化、肾小管萎缩,肾脏的滤过功能逐渐下降。随着病情进展,肾功能会不断恶化,最终发展为肾衰竭,患者可能需要依靠透析或肾移植维持生命。
此外,肾脏功能受损后,又会反过来影响血压调节,形成恶性循环,进一步加重高血压病情。
三、对抗高血压,从现在开始
高血压的危害虽然严重,但它并非不可战胜。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通过以下方式控制血压,降低健康风险:
- 健康饮食:减少钠盐摄入,每天食盐量不超过5克;增加钾的摄入,多吃新鲜蔬菜、水果、全谷物;控制脂肪和胆固醇的摄入,少吃油炸食品、动物内脏。
- 适量运动:每周进行至少150分钟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如快走、慢跑、游泳等;也可适当进行力量训练,增强肌肉力量。运动能帮助降低血压、控制体重,改善心血管功能。
- 戒烟限酒:吸烟和过量饮酒都会升高血压,戒烟、限制饮酒量(男性每日酒精摄入量不超过25克,女性不超过15克)有助于血压控制。
- 规律作息:保持充足的睡眠,避免熬夜。长期睡眠不足会导致内分泌失调,引起血压升高。
- 定期监测:建议成年人每年至少测量1次血压,高血压高危人群(如家族中有高血压患者、超重或肥胖、长期高盐饮食等)应增加测量频率。一旦发现血压异常,及时就医。
- 遵医嘱治疗:确诊高血压后,患者应严格按照医生的嘱咐服药,不可自行停药或增减药量。通过药物治疗和生活方式干预相结合,将血压控制在理想水平。
血压“狂飙”的背后,是对全身器官的持续伤害。别再忽视体检报告上的血压数值,也别抱有“没有症状就不用管”的侥幸心理。从今天起,重视血压健康,用科学的方法管理血压,才能避免让高血压成为摧毁健康的“元凶”,守护好我们的生命防线。
来源: 山西白求恩医院 重症医学科 刘彦